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二数学: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案(沪教版上)VIP免费

高二数学: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案(沪教版上)_第1页
1/7
高二数学: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案(沪教版上)_第2页
2/7
高二数学: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案(沪教版上)_第3页
3/7
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小节的重点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证明数或式的整除.教学时应对书写与表达提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证明数或式的整除性时,更要注意说理清楚,并以此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个抓手.2.本小节的难点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或式的整除性.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在授课时要重点分析“补项法”的证明思路:通过补项为运用归纳假设创造条件.不要让学生单纯机械地模仿.另外还常用作差方法,通过相减后,证明差能被某数(或某式)整除,再利用归纳假设可得当n=k+1时命题成立.二、教学目标设计1.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2.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或式的整除;3.进一步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与数学归纳法的实质.三、教学重点及难点: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证明数或式的整除.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回顾: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如果只完成步骤(i)而缺少步骤(ii)用心爱心专心等式证明复习回顾实例引入数式整除运用与深化(例题解析、巩固练习、课后习题)不能说明命题对从n0开始的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如(2)2n+1,当n=0、1、2、3、4时都是素数,而n=5时,(2)2n+1=641×6700417不是素数.同样只有步骤(ii)而缺少步骤(i),步骤(ii)的归纳假设就没有根据,递推就没有基础,就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如2+4+6+…+2k=k2+k+a(a为任何数)2.讲授新课:用数学归纳证明等式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22+32+…+n2=16n(n+1)(2n+1).[说明]上述两例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完成两例讨论后向学生指出:(1)由于证明当n=k+1等式成立时,需证明的结论形式是已知的,只要将原等式中的n换成k+1即得,因此学生在证明过程中,证明步骤必须完整,不能跳步骤;(2)有些等式证明题在证明当n=k+1正确时,需用恒等变形,技巧较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完成很困难,这时可通过左、右边的多项式乘法来完成.如求证:2213…221(21)(41)3nnn(nN*).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3×1×(4-1)=1等式成立.(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2222113(21)(41)3kkk,则n=k+1时,222222232135(21)(21)1(41)(21)31(412113)3kkkkkkkk又21(1)[4(1)1]3kk用心爱心专心2321(1)[2(1)1][2(1)1]311(23)(21)(1)(483)(1)331(412113)3kkkkkkkkkkkk即2222221135(21)(21)(1)[4(1)1]3kkkk等式成立.由(1)(2)知,等式对任何nN*都成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成立时,在逆推过程中应注意等式左右的项数的变化.由当n=k到n=k+1时项数的增加量可能多于一项,各项也因n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根据等式的特点仔细分析项数及各项的变化情况.例如:求证:111111111234212122nnnnn…………(nN*).例3(补充)在1与9之间插入2n-1个正数数1221,naaa……,使1,1221,naaa……,9成等比数列,在1与9之间又插入2n-1个正数1221,nbb……b,使1,1221,nbb……b,9成等差数列.设1232-1()nfnaaaa……,1232-1(),*ngnbbbbnN……,(1)求()fn、()gn(2)设()9()4()17Fnfngn,是否存在最大自然数m,使对于nN*都有()Fn被m整除,试说明理由.解:(1)123232221()nnnfnaaaaaa12122232311()()()()nnnnnnaaaaaaaaa121(1)9993393nnn个123232221()nnngnbbbbbb用心爱心专心12122232311()()()()nnnnnnbbbbbbbbb(1)101010510(1)5105nnn个(2)2121()9()4()17934(105)173403nnFnfngnnn当n=1时,(1)F=64当n=2时,(2)F=320=5×64当n=3时,(3)F=36×64由此猜想:最大自然数m=6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上述猜想:1.当n=1时,猜想显然成立;2.假设当n=k(kN*)时成立,即21()3403kFkk能被64整除,则当n=k+1时,232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二数学:7.5《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案(沪教版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