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不还,天打雷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3.品味柏杨式的幽默、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握文中重点字词。2.柏杨式的幽默、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心爱的书被借去一去不还,或者你想从朋友那里借书而他却不肯。(学生回答)那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的故事,或者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其实很多爱书的人呢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你瞧,就连著名学者伯杨先生都发出了“借书不还,天打雷劈”的诅咒。伯杨先生对这一问题到底有何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伯杨先生的读书世界。二、作者简介柏杨,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丑陋中国人》等。三、整体感知1、生字榔头(láng)诅咒(zǔ)迄今(qì)干没(ɡānmò)杜暹(xiān)戋戋(jiān)恐吓(jiān)歃血(shàxuè)2、词语书香世家:指世代都是读书人的家庭。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雀跃:像雀跳跃一样。形容十分欣喜的样子:欢呼雀跃。诅咒zǔzhòu:原指祈求鬼神降祸于所恨之人,后泛指咒骂。干没ɡānmò:①投机图利。②指侥幸之利。③冒险侥幸。④贪求;贪得。⑤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一笔勾销: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潸然泪下shān: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摇尾乞怜: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歃血shàxuè:古代几方相会结盟时的一种仪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诚。一说手指蘸血涂在口四周:歃血定盟。如醉如痴: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近义词:神魂颠倒。左道旁门: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近义词:歪门邪道。劳师动众: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声泪俱下: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丑态毕露:毕,完全。丑恶的形态彻底暴露。人赃俱获:人:犯人;赃:赃物、赃款。嫌犯与不正当取得的财物同时被捕获。烧冷灶:【惯用语】文中指和那些尚未发财得势的人交往。冷灶,指灰烬已冷却的灶。3、为什么要采用“借书不还,天打雷劈”这样极端用语式的语言表达?这是故意夸张,幽默风趣,痛快淋漓,使读者对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该文时而穿插使用文言词语,时而又使用通俗口语,还不时出现“柏杨先生”,这样“不伦不类”的语言运用,给人谐趣、新异、洒脱自如的感觉。5、批判借书不还的恶习,对受损者极表同情,但是,全文正面批判借书者甚少,相反,倒是花了大部分篇幅细写被借者的狼狈和倒霉,甚至写其“恶劣”的讨书行为,“恶毒”的开骂。但是这种“恶劣”、“恶毒”大都是反讽,导致“恶劣”的大都不是正常的道理,是一种歪理。我国相声艺术有言,“理而不歪,笑话不来”。正是因为歪理成串,歪理歪推,文章才充满了幽默的谐谑之趣。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4)论述书香世家变酒香世家.(对民族文化的淡化)第二部分(5—9)论述借书不还这一现象(民族文化淡化的一个原因)第三部分(10—12)提出建议,发出号召,点明主旨。五、课堂总结本文嬉笑怒骂,表达力对借书不还者的愤怒。文章反映出一名知名学者关于读书的真实心得,呼吁社会成员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六、板书设计(一)书香渐失――酒香四溢(引出论题)1、据为己有(二)借书不还的原因2、惩罚过轻3、借书者无赖1、省吃俭用买书(三)书主不愿外借书的原因2、伤感情3、书一借不回(分析问题)1、磨刀阻吓法(四)讨书的方法2、摇尾乞怜法3、以牙还牙法(五)呼吁“借书必还”(得出结论)七、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读书杂谈》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教学反思学习本文让同学们懂得诚信的重要。借书还书,欠债还钱,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这一课让同学们明白了做人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