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项目设计内容说明课题《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安排的逻辑顺序。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辨析常见的几种说明方法。3.了解海洋的相关知识,增强海洋意识。重点1.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2.分析说明方法。难点指导学生自己分析课文,培养分析能力。使用多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老师解读: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人类当今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大家看了上面的图表和文字大家有什么感想?得出了什么结论?2.跟我走进大海!(展示有关大海资源的图片)在生物资源方面,海洋中存活着20多万种生物。专家测算,海洋的初级生产力每年为6000亿吨,其中可供人类利用的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每年为6亿吨,而现在全世界的捕捞量仅为9000万吨左右。海产品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来源,目前海产品提供的蛋白质约占人类食用蛋白质的2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的水产品足够300亿人食用,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从而得出课题(展示课题)学生观看课件听老师的解说阅读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体感知课文1.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课件出示字词鹧鸪石莼浒苔公顷提供潜力陌生褐藻危言耸听:不言而喻:生死存亡:2、迅速浏览课文,完成下列练习。(1)、题目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课文说明的问题是什么?课文以什么顺序展开说明?文章结构是怎样的?3.动动脑筋思考: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本文的内容的?全文共7自然段,按总——分——总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指出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第二部分(3~6),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3),总说海洋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粮仓的原因。第二层(4~6),分说: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4);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5);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挖掘(6)。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4.大海给我们提供丰富的食物海洋不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还是人类未来的大能源库、大药房、建材基地、大矿场。大家想一想,海洋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么办?(课件出示图片)1.自行阅读课文完成问题2、速读课文,观看课件,完成课件里出示的问题。3.读课文完成问题,在课本中划好层次记号。4.阅读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观看图片,从中得出答案。课堂练习课件出示问题。1.下列划线短语能否删掉?为什么?(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3)、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避开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4)、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划线词语和短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客观的特点。)答案:1)、“最”从程度上,“之一”从范围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2)、“更”突出人们对“鱼虾”的熟悉程度,较之海藻和浮游生物又深了一层。(3)、“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不等于到了极限。(4)、界定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是在环保的前提下,体现了海洋的开发潜力。2.举例子的标志。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1)、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2)、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的时候是白色……(3)、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栽培,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4)、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5)、比如说,前些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很惊人的消息……(6)、这个故事要描述的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这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