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二.知识要点:三.复习指导:在前面两章对力和运动分别研究的基础上,本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复习的重点。本章中还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隔离法和整体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在复习中也需要认真地体会、理解,从而提高认知的境界。高考关于本章知识的命题年年都有,既有对本章知识的单独命题,也有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命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计算题;既有考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及应用的传统题,也有与实际生活及现代科技联系的新颖题。新大纲对本章的要求有所降低,对牛顿第二定律只要求会用它解决单一物体(或可视为单一物体的连接体)问题。对于超重和失重,新大纲不再把它作为一个知识点,但仍把它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应用。四.知识梳理:(一)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或,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1)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一切物体都有。(3)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的原因,即力是产生的原因。3.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或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及受力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及速度大小。惯性的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惯性大,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惯性小,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4.理想实验方法也叫假想实验或思想实验。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即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成正比,跟物体的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的方向相同。2.公式:F合=ma。(三)牛顿第三定律1.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2.关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关系,除牛顿第三定律反映的“等大、反向、共线”的关系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同性: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必定是的力;(2)同时: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必定;(3)异物: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它们的作用效果也分别体现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相互抵消,这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最根本的区别。(四)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五)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六)超重和失重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超重现象。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下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现象。特别地,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为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为零,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变化。(2)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决定于加速度的方向。(3)在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