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第I单元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第I单元力学中的三种常见力·物体受力分析二.知识要点:1.基本概念2.物体受力分析三.重点、难点辨析:(一)全章概述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力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力在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也是所有的矢量都遵守的普遍法则。平衡条件(F合=0)更是广泛应用于力、热、电等各部分内容的题目求解之中。近几年的高考针对本章内容单独命题的情况较少,主要是与其他内容(牛顿定律、动量、功和能、电磁学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都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本章知识内容可分成两个单元组织复习:1.力学中的三种常见力;物体受力分析。2.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二)知识回顾1.力的概念(1)①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或使物体发生变化。③力是矢量。是力的三要素。④力的单位:。(2)力的分类:①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是按力的分类的。②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是按力的分类的。2.力学中的三种常见力(1)重力产生原因:地球的吸引。大小:G=。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略有不同。方向:。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由物体的决定。质量分布、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①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②不要求知道静摩擦因数。(2)弹力: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发生而产生的力。产生条件:①两物体;②物体发生。弹力的方向:①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②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弹力的大小:①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②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来计算。(3)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或有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①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两物体<1>直接接触;<2>相互挤压;<3>接触面不光滑;<4>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沿着,与的方向相反。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可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变化,即0F≤Fmax。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的其他力决定,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求静摩擦力的大小。②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两物体<1>直接接触;<2>相互挤压;<3>接触面不光滑;<4>有相对运动。方向:沿着与的方向相反。大小:Ff=。3.物体受力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步骤是:(1)根据题意选取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问题的研究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为防止漏掉某个力,要养成按一般步骤分析受力的好习惯。一般应先分析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最后再分析其他场力(电场力、磁场力等)。(3)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想一想它的施力物体是谁,这样可以避免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并不受向上的推力,而刹车后靠惯性滑行的汽车也不受向前的“冲力”。(4)画完受力图后要进行定性检验,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5)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②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③分析的是物体受到哪些“性质力”(按性质分类的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例如,有人认为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至最高点时,如下图所示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绳的拉力和向心力。实际上这个向心力是重力与绳拉力的合力,是“效果力”,不属于单独某一性质的力,不能重复分析。四.疑难解析:1.重力是由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