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课程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利用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承上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启下让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是物理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难点。作为司南版第6章第2节《牛顿第二定律》的第1课时,《实验探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教学目的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设计思路】《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教学,以往教材安排为“验证实验”,而新教材改为“探究实验”。这一变化,体现新大纲所要求的注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设计采取“自主探究,启发导学”的教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在实验中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实验器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节课采用打点计时器打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贯彻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在实验中应用控制变量法;(2)从实验中得出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2、过程与方法;(1)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能使用控制变量法,认识到数学工具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2)能用“化曲为直”的思想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反比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能相互交流、讨论,勇于改进实验方法。(2)体验探究过程的艰辛和严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作风。【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相讨论,得出实验的步骤和数据处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利用Excel处理(或方格纸)实验数据并画出相关的图像用心爱心专心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处理(图像)实验数据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科知识分析:前面已经学习过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而从前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中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理解只是简单的定性关系。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接触过“控制变量法”,并初步了解了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本实验中,老师只要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学生应能完成实验操作。但关于纸带的数据分析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历次考试中的易错点,有必要在实验数据时加以回顾。【教学准备】1、学生实验器材:光滑的水平板(一端带有定滑轮);砝码,勾码,细绳,小车各10套,十台装有office软件的计算机(或方格纸10张,刻度尺10把)。2、演示器材:弹簧秤(或天平),其余与学生器材相同3、视频录像:摩托车、赛车与战斗机的“巅峰对决”,以及自制ppt课件1份4、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创设情景引入新课(4min)播放视频录像:摩托车、赛车与战斗机的“巅峰对决”问:在启动阶段,摩托车、赛车与战斗机有什么特点?问:“启动的快慢”在物理学上用什么物理量来描述呢?问:也就说,启动时三者的加速度是答:摩托车跑在前面,飞机最后,启动的快慢不同答:“启动的快慢”说明速度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加速度描述思考片刻让学生观看录像,创设用心爱心专心教师学生观察发现问题思维提出问题情景提问引导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活动获知反思实验探究双向交流得出结论反馈纠偏讨论发言课后思考过渡承上启下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问:我们先来看看“摩托车、赛车与战斗机”间有什么不同?引导: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a、M、F之间有存在某种联系。但物理学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模糊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的力、它的质量有什么定量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的研究课题板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生1:质量M不同生2:发动机功率不同,产生的牵引力F不同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