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研究摘要。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疾控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做好合同管理的4个举措。关键词: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举措采购合同管理已成为疾控中心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疾控中心能够采购到高质量、高服务、高效率的仪器设备,应积极地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设备采购合同签订中的每一过程,最大程度地降低合同签订中的风险,促进合同双方全面履行约定的义务,最终圆满地完成设备采购任务。1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必要性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指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解除、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全过程的管理。对采购合同进行全过程、系统性、动态性地有效管理,加强了采购项目执行过程的总体控制;提高了供应商的履约水平,使疾控中心按期获得相应的货物及服务;提前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减少经济纠纷和财产的损失;维护了疾控中心自身权益。同时,也提高了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水平,对疾控中心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疾控中心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现状(1)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设备采购合同签订、执行、审核、归档等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是设备采购合同工作的理论基础。为实现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需要满足新时期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能。为此,疾控中心应积极完善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办理合同变更的相关流程;明确合同变更、延期、终止或索赔等特殊事项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等。(2)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设备采购的合同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作,中心内部应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和任务,相互监督,共同完成合同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3)管理合同的意识有待第1页共5页提高。疾控中心普遍存在重视采购项目的立项论证、市场的前期调研、技术参数的确立、招标文件的形成、合同签订,在专人负责对合同履行阶段的整体管理和协调工作上还存在欠缺。(4)应重视供应商延迟交货行为。通常对延迟交货的供应商尽量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协商处理。协商后供应商仍未交货,说明疾控中心对严格执行合同的条款上存在欠缺。(5)加强质保期仪器设备维修、保养的质量。虽然完成了仪器设备验收的工作,但对质保期内设备维修保养及质保期后设备的零配件、耗材报价等,还应加强进一步跟踪管理。大型仪器设备质保期为2年,而尾款在验收合格半年后支付,供应商对设备仍有后续保修责任。仪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若供应商是大型公司或长期合作的企业,他们对维修故障及定期保养是有一定保障的,若是小型公司,按合同规定继续履约则较难。所以质保期后设备的零配件、耗材报价,是否按照当初合同约定的条款实施则非常重要。(6)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有待加强。未能做到对合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如开展普法教育及合同管理基础知识培训等。没有一定的合同管理理论知识,就会导致在合同文本上出现漏洞,合同条款上不够齐全,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财产损失,同时也会影响仪器设备验收工作的按期完成。3仪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举措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合同签订流程。(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提高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疾控中心应积极地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合同实施专项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应结合仪器设备采购的特点,制定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办法,并派专人负责采购合同管理。定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开展普法教育,既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基本业务能力,不断了解合同法中的最新内容,又能及时改进合同管理中的不足。(2)规范合同签订流程,加大合同审核力度。合同签订是合同管理的核心环节,规范化签订程序,严格的审核流程,是保障疾控仪器设备采购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所以,应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工作,加大合同审核力度。第2页共5页3.2疾控中心利益的基础。(1)审核供应商资质。对于在政府交易中心或采购代理机构采购的项目,资质在采购标书中有明确要求,并委托政府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