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学习难点: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学习内容:一、历史的回顾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两千多年前,人们的观测方法、手段有限,主要凭“直觉”+“观察”得出这样一个错误结论.这在当时也没有更先进的观测手段去否定这样一个错误结论,在以后的两千年内,动力学一直没有多大的发展,总认为有力作用,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2.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永恒地运动下去,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二、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③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④理想实验虽不能直接被实验所验证,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观念.3.对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关键字是“保持”.(3)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注意: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学习时,许多同学对惯性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有惯性,一旦速度改变了就没有惯性,或把惯性看成一种力,认为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是因为受到惯性力;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就越大等等.其实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是否受力没有关系,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自我检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物体只有做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时才具有惯性B.物体只有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在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具有惯性D.一切物体,不论运动状态怎样,均具有惯性2.下面结论可由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是(ACD)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B.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C.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当物体只受平衡力作用时(D)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D.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也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一重2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5m/s的速度直线前进,这个物体受到的水平作用力应为(C)A.10NB.20NC.0ND.5N5.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倒;当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不发生倾倒.这两种不同现象说明(A)A.两者都有惯性B.两者都没有惯性C.前者有惯性,后者无惯性D.前者无惯性,后者有惯性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处于任何运动状态的物体都有惯性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越重,物体的惯性越大7.一人在车厢内与车一起向前匀速运动,若他竖直跳起,则落地点是(C)A.在原起跳点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