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七章人口的变化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课标要求】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这是实现本条“标准”的前提。2.学生需要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3.学生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教材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人口的增长有明显的时空差异,为后面人口增长模式的学习作一个铺垫。这不属于课标所要求的知识,只是“搭桥”知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说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了人口增长模式,并以图像和案例的形式展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达到了50亿。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人口问题更深远的关注,1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决定从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40年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增长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达到了60亿。通过观察这些数字,同学们可以发现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世界人口每增加十亿人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么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增长特点有何不同?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观察两幅图片,通过这两幅图片,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展示图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通过这两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出来两个小孩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是因为,他们的降临人世,标志着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已经分别增长到了创纪录的60亿和13亿,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过渡)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讲授)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共同决定。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即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学生活动,教师点拨)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2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这一年增加的人口数:200000*2%=4000人十年后那一年增加的人口数:200000*(1+2%)10=243799243799*1.7%=4145通过活动我们可以看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2)人口基数2.人口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