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12单元力矩和力矩平衡一.内容黄金组.1.了解转动平衡的概念,理解力臂和力矩的概念。2.理解有固定转动轴物体平衡的条件3.会用力矩平衡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要点大揭秘1.转动平衡:有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明确转轴很重要:大多数情况下物体的转轴是容易明确的,但在有的情况下则需要自己来确定转轴的位置。如:一根长木棒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端点为AB,现给B端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外力使杆刚好离开地面,求力F的大小。在这一问题中,过A点垂直于杆的水平直线是杆的转轴。象这样,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通过分析来确定转轴的问题很多,只有明确转轴,才能计算力矩,进而利用力矩平衡条件。2.力矩: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计算公式:M=FL单位:Nm效果:可以使物体转动(1)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力使物体转动的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力臂有关,即力对物体的转动效果决定于力矩。①当臂等于零时,不论作用力多么大,对物体都不会产生转动作用。②当作用力与转动轴平行时,不会对物体产生转动作用,计算力矩,关键是找力臂。需注意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2)大小一定的力有最大力矩的条件:①力作用在离转动轴最远的点上;②力的方向垂直于力作用点与转轴的连线。(3)力矩的计算:①先求出力的力臂,再由定义求力矩M=FL如图中,力F的力臂为LF=Lsinθ力矩M=F•Lsinθ②先把力沿平行于杆和垂直于杆的两个方向分解,平行于杆的分力对杆无转动效果,力矩为零;平行于杆的分力的力矩为该分力的大小与杆长的乘积。如图中,力F的力矩就等于其分力F1产生的力矩,M=Fsinθ•LFθLFθLFθLF2F1两种方法不同,但求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对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会简化解题过程。3.力矩平衡条件:力矩的代数和为零或所有使物体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等于所有使物体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力矩之和。∑M=0或∑M顺=∑M逆4.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a)确定研究对象——哪个物体;(b)分析状态及受力——画示意图;(c)列出力矩平衡方程:∑M=0或∑M顺=∑M逆;(d)解出字母表达式,代入数据;(e)作必要的讨论,写出明确的答案。5.正确理解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改变转动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门、窗等转动物体从静止状态变为转动状态或从转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但是,我们若将力作用在门、窗的转轴上,则无论施加多大的力都不会改变其运动状态,可见转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受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的影响。力的作用点离转轴越远,力的方向与转轴所在平面越趋于垂直,力使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就越明显。物理学中力的作用点和力的作用方向对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用力矩这个物理量综合表示,因此,力矩被定义为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概括了影响转动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所有规律,力矩是改变转动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力矩是矢量,在中学物理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在同一平面内,各力对转轴的力矩只能使物体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这样,求几个力矩的合力就简化为代数运算。三.好题解给你1.本课预习题:(1)_________________叫力矩,而力臂是指__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2)力能使物体发生转动,为了用力最小,必须使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距离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O为转轴,各力F1=3N,F2=1N,F3=2.5N,F4=3N,F5=4N,AB=BO=OC=CD=2m,Α=60ºβ=30ºθ=45º,试求各力的力矩:M1=_________________N·mM2=_________________N·mM3=_________________N·mM4=_________________N·mABOCDαβθF1F2F3F5F4M5=_________________N·m(4)如图所示,要使圆柱体绕A点滚上台阶,试通过作图来判断在圆柱体上的最高点所施加的最小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5)匀质杆AO可绕O轴转动,今用水平力使它缓缓抬起的过程中,如图所示,重力对O轴的力臂变化是_____________,重力对O轴的力矩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中果已知抬起过程中水平拉力力矩的大小应等于重力的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