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擂台赛执教者:张二华连云港市新坝中学手机号码:13912162015点评人:刘俊利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教材内容:本课是一节“学习与探究”课,旨在通过演讲活动,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之一,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结合。它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保障国家统一和独立、抵御外来侵略发挥了巨大作用。执教对象:连云港市新坝中学八年级(2)班授课时间:2008年3月19日一、课标要求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二、教学目标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收集资料并识读地图,了解我国建立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大致情况;培养平等、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在讨论交流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认识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的保证,增强爱国主义的情感。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节学习探究课突破了传统“常规课”的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行探究式学习,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它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快乐学习,探究合作,共同提高”,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有所收获。此次的学习与探究,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及相关文字资料,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讨,通过大家的分工合作与积极配合,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示(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主持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投身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来。今天,我们在这里通过“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演讲来了解各民族自治区的建立、发展情况,同时,让我们也切身感受一下,正是56个民族的共同开拓、一起奋斗,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灿烂和辉煌。本次演讲擂台赛共由三大部分构成:即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少数民族知识比拼、少数民族风貌展示。希望大家在这次演讲比赛中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赛出自己的水平和风格。下面我宣布“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演讲擂台赛现在开始。第一部分:追寻历史----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达成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主持人:首先进入第一个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内容演讲。演讲评分规则:主题明确,思路清晰,10分;语速适中,表达流畅,10分;演讲具有感召力与感染力,10分;内容完整,不超时,10分。好,现在就让我们先到科尔沁大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一下热情、粗犷、豪放的蒙古民族吧!内蒙古自治区小组(简称蒙古族)代表:各位老师、同学,你们好?今天我们小组的演讲题目是:“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它成立于1947年5月1日。自成立以来,通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湖泊数量可以与南方的“水乡泽国”相媲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他们冬季穿皮衣,外罩丝绸或者布面;夏季穿布袍,袍身肥大不开叉,俗称蒙古袍;腰上系带,带上佩挂荷包。妇女喜欢用布包头。蒙古人喜欢吃牛羊肉和奶食品,喝红茶。他们住的是圆形蒙古包,多数用木制的圆形围壁和伞形顶架组合,帐顶和四壁覆盖或围上厚毡,用毛绳缚定。蒙古包顶上有天窗,可以通风、采光。勇敢剽悍的蒙古民族素以能骑善射而著称于世。摔跤、赛马、射箭被称为“男儿三艺”。每当草原上花草繁茂、牛羊肥壮的夏秋季节,蒙古族人民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草原盛会----“那达慕”。蒙古族同胞能歌善舞,他们的传统乐器是马头琴。如今在广袤的草原上,绵羊、山羊、三合马、乌珠穆沁牛、阿拉善骆驼成群结队,逐水草繁生。土地肥美的河套平原有“塞上谷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