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3 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VIP免费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3 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1/5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3 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2/5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3 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3/5
《3.3黄河》教案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2、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2、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方案。教学难点: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方案教学方法:讨论、合作探究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提问:我们国家的母亲河是哪条河?师:没有哪一条和河流像黄河一样,让中华民族如此爱戴——她缔造了这个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小节的内容《黄河的治理》。一、黄河概况过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谁能解释这句诗中的黄河水从哪里来?流向哪里?1、黄河的发源地、流向和形状。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3、黄河流经省、自治区及流经的地形区域。4、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做出那些贡献?①上游水能资源发电(图一);②黄河水修渠灌溉(图二);穿插介绍“塞上江南”——宁夏③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图三);④蕴藏的旅游资源(图四)。生:黄河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一句话,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流向以及形状;学生上黑板板演。在图2.32找出河口和桃花峪学生继续读图2.32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及流经的地形区;学生观察课本P48四幅景观图,总结黄河的贡献。播放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二、黄河环境问题过渡:黄河下游地区自古多泛滥,曾给两岸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1、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段:中游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分析。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原因:人类滥砍滥伐,破坏了植被,造成黄土层裸露。2、河水泛滥,成为“地上河”过渡:黄河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造成了什么隐患?河段:下游原因: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道逐渐抬高而成为“地上河”。3、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河段:上游原因:上有气候趋于干旱,植被破坏。4、凌汛水表有冰层,且破裂成块,冰下有水流,带动冰块向下游运动,当河堤狭窄时冰层不断堆积,造成对堤坝的压力过大,即为凌汛。凌汛的条件:①有冰期的河流;②从低纬流向高维,且较明显南北流向。③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发生的河段:宁夏、内蒙古、山东三、黄河的治理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如:治沙、防洪、修建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工程,例举,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降水、地表植被的视频;找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P49最后一自然段及出示“地上河示意图”;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下游地区河水泛滥的原因教师展示黄河上游土地荒漠化图片及植被破坏的图片;引导学生读图2.16和2.17,分析黄河上游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教师展示黄河凌汛图片,讲解凌汛的概念及发生条件并分析黄河出现凌汛的河段。指导学生阅读P50材料《根治黄河》,完成P52活动2;教师引导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四、课堂总结:备注: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通过阅读、看图认识雨量器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分组抢答,补充资料,继续探究培养学生手绘图形的能力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教后反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13-201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3.3 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