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和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意识。单元\章节内容分析: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来说,由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本章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是比较顺当的。本章教学要贯彻科学探究,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的现象充满着物理知识,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通过对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的观察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通过探索,学生可以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从而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的物理含义。4、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5、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经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4、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3、乐于探究例如寒暑表等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关心温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认识。4、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教学重点: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在物态变化中的特征。教学难点:1、了解液体温度计和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2、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水意识。总课时数:本章共四节,用9课时完成,具体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节温度2课时第二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三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四节升华和凝华1课时总结和复习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