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集锦及典型例题234牛顿运动定律:二、超重和失重1.弹簧秤是测量力的仪器,用弹簧秤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只有在物体处于平衡时,弹簧的弹力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2.超重: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由此可知: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它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超重包括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两种情况。3.失重: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weightlessness)现象。由此可知: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它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失重现象包括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两种情况。4.完全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0的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产生完全失重现象的条件: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g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如何正确理解“超重”、“失重”的本质超重不是重力增加,失重不是重力减小,完全失重不是重力消失。在超、失重现象中,重力不变,仅是“视重”的变化。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不存在。三、关于轻绳、轻弹簧的问题1.轻绳(1)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2)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3)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作不可伸长。(4)弹力可作瞬间变化。2.轻弹簧(1)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2)弹力的大小遵循F=kx的关系。(3)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典型例题例l.在下图甲中时间轴上标出第2s末,第5s末和第2s,第4s,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是时间还是时刻。解析:如图乙所示,第2s末和第5s末在时间轴上为一点,表示时刻甲乙第2s在时间轴上为一段线段,是指第1s末到第2s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二个1s,表示时间。第4s在时间轴上也为一段线段,是指第3s末到第4s末之间的一段时间,即第四个ls,表示时间。答案:见解析例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一定是静止的5C.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解析:位移的大小为起始与终了位置的直线距离,而与运动路径无关。路径是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为零,质点肯定静止。选项B正确。位移为零,在这段时间内质点可以往返运动回到初始位置,路程不为零,所以选项A正确。位移大小在非单向直线运动中总小于路程,所以选项D正确。直线运动包括单向直线运动和在直线上的往返运动,所以选项C错误。答案:A、B、D例3.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这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解析: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解位移和路程概念,并按要求去确定它们。题中物体初、末位置高度差为3m,即位移大小,末位置在初位置下方,故位移方向竖直向下,总路程则为7m。答案:A例4.判断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C.汽车以速度1v经过某一路标,子弹以速度2v从枪口射出,1v和2v均指平均速度。D.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它是矢量。解析:速度的物理意义就是描写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故A选项正确;平均速度指物体通过的位移和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写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也是矢量,故B选项不对;C中1v、2v对应某一位置,为瞬时速度,故C不对;D为瞬时速度的定义,D正确。答案:A、D例5.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1v,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2v,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如果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v,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