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概念;(2)掌握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3)区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并选择适当正确的方法进行抽样.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三、教学难点:三种抽样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建议对于分层抽样,教科书也是从一个现实问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层抽样在现实情况中的应用,以及学习分层抽样的必要性.教科书在给出两个例子的同时,分析了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之间的关系.系统抽样是针对大量的总体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机械的抽样方法.因此,有时也称系统抽样为机械抽样.系统抽样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教科书所给出的两个例子,进一步分析和总结了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当nN不是整数时,应如何实施系统抽样.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某中学有5000名学生,打算抽取200名各年级的学生,调查他们对奥运会的看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时,无论是抽签法还是随机数法,实施过程很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那么有没有更为方便可行的抽样方法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导入二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LiteraryDigest)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A.Landon)(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F.D.Roosevelt)(当时的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候选人预测结果%选举结果%Roosevelt4362Landon5738你认为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在民意测验的过程中,即抽取样本时,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1936年拥有电话和汽车的美国人只是一小部分,那时大部分人还很穷.其调查的结果只是富人的意见,不能代表穷人的意见.1由此可以看出,抽取样本时,要使抽取出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否则调查的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抽样方法就是用来避免出现以上的错误的——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提问:简单随机抽样应注意几点?有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2.分别用两种方法设计从本班学生53人中抽取5人进行调查的抽样方案.3.引入:当个体的数量较多的时候,为了使个体的被抽中的机会均等,要用随机数法.可是数量太多,编号的工作量又太大,也很难搅拌均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今天来学一种新的抽样方法——系统抽样.二、讲授新课:1、教学系统抽样的概念及步骤:①系统抽样概念: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将总体的每个个体进行编号,并根据样本数对编号进行分段,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1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的抽样方法.②进行系统抽样的步骤:(1)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有时可直接利用个体自身所带的号码,如学号、准考证号、门牌号等;(2)确定分段间隔k,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n(n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取k=N/n;(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l≤k);(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k),再加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③注意:分段间隔k的确定.当总体个数N恰好是样本容量n的整数倍时,取Nkn;若Nn不是整数时,可以先从总体中随机地剔除几个个体,使得总体中剩余的个体数能被样本容量n整除.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机会相等,从而使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仍然相等.2、教学例题:①出示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