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高中历史会考模拟卷(牌头中学刘伟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每年的清明节,中国各地都会迎来一轮祭祖的高潮,这一行动,实际上折射出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丞相制2.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会议其内容对应错误的是A.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B.遵议会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中共七大——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4.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A.人大制度中共领导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D.一国两制政策5.一位与伯利克里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A.疆域最辽阔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经济最繁荣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6.“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副对联歌颂的是A.毛泽东B.康有为C.邓小平D.孙中山7.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政体8.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革命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和重新分化组合,构成一种相对均势、稳定的结果。二战后形成的“稳定结果”是A.多极化趋势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美国独霸世界10.2008年5月12汶川大地震,四川受灾严重,但都江堰水利工程保持完好。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的主持者是:A.大禹B.李冰C.郑国D.王景11.以下是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统计资料(1872年—1913年)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厂数资本(千元)厂数资本(千元)厂数资本(千元)1872年—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1895年—1913年463908018628469136103153该材料不能说明:A.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官僚资本B.近代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C.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D.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12.右图是“当时卫星田种出的能坐上一个小姑娘的水稻”。另外是一组当时某地上报的农业产量的数据:一亩水稻能产130434斤。上述“情况”的出现与下列哪一运动有关?()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运动13.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14.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是15.二战以后,西欧各国都面临艰难的战后重建工作,借助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成就最为令人瞩目,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日本16.右图是当今世界某一重要组织的标志,以下关于该组织的提法不正确的是A.该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B.2002年11月在北京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C.中国加入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