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与功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是在前面学习过力学的基础上,研究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认识力与功,理解做功有快慢之分,并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通过本章学习,我们应该对力学知识获得进一步理解:能从常见工具和器械中识别出杠杆和滑轮,知道杠杆、滑轮的特点和应用,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能正确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本章共分5节:1.第1节“杠杆”,本节讲述了杠杆的概念和分类,要求学生能从生活中的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本节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到结论性、规律性的知识,而且要通过探究活动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2.第2节“滑轮”,本节讲述了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3.第3节“功、功率”,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掌握功大小的计算,然后通过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的快慢问题,再用速度的方法类比得到功率的概念,结合速度的公式、单位,讲述功率的公式和单位,再通过例题帮助学生掌握功率的计算;最后认识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一切机械都不省功.4.第4节“机械效率”,本节是在学习了功、功率的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有用功、总功的概念并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知道实际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5.在学习了杠杆和认识了功的原理的基础上,最后引导学生了解斜面和轮轴的工作原理,认识现代生活离不开机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1)认识杠杆、识别杠杆的类型,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通过组装滑轮组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知道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4)通过实例结合已学的物理规律理解功率的定义,由定义得出公式,能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5)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6)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会正确进行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7)认识生活中其他常见的机械,了解它们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亲自动手组装滑轮组,体会滑轮组的好处;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及其应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效率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教学难点】功、功率、速度的综合计算和运用;滑轮组的组装和省力分析,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课时建议】本章共5节,建议9课时1.杠杆2课时2.滑轮1课时3.功功率2课时4.机械效率2课时5.改变世界的机械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杠杆第1课时杠杆平衡条件及应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2.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结构.【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杠杆、钩码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视频: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