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能力目标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老子的思想观点及孔子、老子本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指导梳理本课知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教学方法1.讲解法。本课是思想史的内容,无论如何,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都非常大,因此,主要的思想观点及各派代表人物的活动还是要以讲解为主。2.归纳法。对于孔子的教育成就及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书,归纳掌握。3.情景设立法。本课内容难理解,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通过讲解把学生带入那种情景中,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那种大环境中,设身处地,加强理解。●教具准备常规教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关于“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残暴的统治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有老虎没残暴统治的地方。孔子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苛政猛于虎。”“苛政”指残暴的统治。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里,就有反对苛政、提倡“仁”的学说,那么,孔子的思想除了提倡“仁”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成就,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孔子,与孔子同时代或与他相差不远的思想家还有哪些,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代会出现一个思想界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晚期。这三个时期社会状况如何,为什么在思想界会出现活跃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何?这都是我们将要学到的内容。今天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个思想活跃期的内容。[导入语例示三]孔子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由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所以他不断地被历代统治者抬高。直至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但到了近代,孔子的地位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一落千丈,先是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中被人打翻在地,当时一个叫吴虞的人曾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后又在“文化大革命”中和林彪放在一块挨批,即所谓的“批林批孔”运动。那么,对于孔子,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评价,怎样才能正确理解他的思想,我们学过本课之后,就会解决这个问题。[板书]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孔子生平[教师讲述]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上得孔子。即孔子是父母非婚姻而生。因排行二,祷尼丘,故称仲尼。生而首上圩顶(四周高、中间低)故名丘。(这是西汉司马迁的观点)。孔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因在政治上不得意,故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的工作,编订了《春秋》等书。下面,我们以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两方面来了解孔子。2.孔子的政治思想[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目下关于孔子政治思想一段及小字内容。找出孔子的政治思想有哪些?[学生看书]……[学生回答]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了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主张恢复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