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三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及细胞图像识别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含量的变化(假设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c)。细胞分裂图像分裂次数分裂时期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间期2n2c→4c0→4n减数分裂Ⅰ前期2n4c4n中期2n4c4n后期2n4c4n末期2n→n4c→2c4n→2n减数分裂Ⅱ前期n2c2n中期n2c2n后期2n2c0末期2n→n2c→c0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1)在间期DNA复制之前(AB段和ab段)和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后(FH和f′h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1。(2)在间期完成DNA复制之后到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CF和cf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2。(3)各关键点变化的原因BC段——DNA复制;DE(de)段——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ff′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H(h)点——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柱形图(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例)(1)次级性母细胞在分裂的前期、中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但DNA数目相同。(2)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相等,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3)染色体数目为2n的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n,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为4n。例1下图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E段表示有丝分裂,FL段表示减数分裂B.CD段和GH段染色体数目都相等C.GH段都存在染色单体D.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变化可知,AE段核DNA分子数一次加倍、一次减半,应表示有丝分裂;FL段核DNA分子数一次加倍,连续两次减半,应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中、后、末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8条或16条,GH段为减数分裂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8条,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C正确;最终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例2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二倍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f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答案C解析赤道板只是一个空间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不会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A错误;图乙中有染色单体,不可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不可能发生着丝粒分裂,B错误;若图丙表示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f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不可能出现四分体,D错误。二、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1.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主要时期细胞图像比较(以二倍体生物为例)项目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无同源染色体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排列方式不同,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同源染色体成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无同源染色体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不同,①与③、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后期着丝粒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分裂,无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比较:①中染色单体分离,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中无同源染色体。②与①、③比较:②中有染色单体,①、③中无染色单体2.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识别方法(以二倍体生物为例)例3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设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甲→乙→丙B.甲图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相同(不考虑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