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逻辑联结词“非”、“且”和“或”[读教材·填要点]1.联结词“非”设p是一个命题,用联结词“非”对命题p作全盘否定,得到新命题,记作綈p,读作“非p”或“不是p”.2.联结词“且”用联结词“且”把两个命题p,q联结起来,得到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3.联结词“或”用联结词“或”把两个命题p,q联结起来,得到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4.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pqp∨qp∧q綈p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真假真假假假假真[小问题·大思维]1.逻辑联结词“或”与日常生活中的“或”意思是否相同?提示:有所不同.日常用语中的“或”带有“不可兼有”的意思.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含有“同时兼有”的意思.2.“或”“且”联结词的否定形式分别是什么?提示:“p或q”的否定形式是“綈p且綈q”,“p且q”的否定形式是“綈p或綈q”.3.命题“綈p”与命题“p的否命题”有何不同?提示:命题“綈p”与“否命题”完全不同,前者是对命题的结论否定,后者是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如:若命题p为“若s,则t”,则綈p:若s,则綈t,否命题:若綈s,则綈t.逻辑联结词“非”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3+4>6;(2)p:杨振宁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3)p:不等式x2-3x+2≥0的解集是{x|1≤x≤2}.[自主解答](1)3+4>6是一个简单命题,“>”的否定即是“≤”,所以“非p”:3+4≤6.由于p是真命题,故命题“非p”是假命题.(2)命题是一个“p∨q”形式的命题,其否定为“(綈p)∧(綈q)”的形式,所以“非p”:杨振宁既不是数学家又不是物理学家.由于p是真命题,故命题“非p”是假命题.(3)“非p”:不等式x2-3x+2≥0的解集不是{x|1≤x≤2}.由于p是假命题,故命题“非p”是真命题.若将例1(2)中的“或”改为“且”,如何解答?解:綈p:杨振宁不是数学家或杨振宁不是物理学家,由于p是假命题,故命题綈p是真命题.写“非p”应先弄清p的条件与结论.另外,要注意改变原命题的真假,一般用否定词语对正面叙述的词语进行否定.如“等于”的否定是“不等于”,“大于”的否定是“不大于”即“小于或等于”,“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1.写出下列各命题的否定及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若a,b都是奇数,则a+b是偶数;(2)全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解:原命题的否定:(1)若a,b都是奇数,则a+b不是偶数,为假命题.(2)全等三角形不是相似三角形,为假命题.原命题的否命题:(1)若a,b不都是奇数,则a+b不是偶函数,为假命题.(2)不全等的三角形不是相似三角形,为假命题.逻辑联结词“且”对下列各组命题,利用逻辑联结词“且”构造新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p:12是3的倍数,q:12是4的倍数;(2)p:π>3,q:π<2;(3)p:x≠0,则xy≠0,q:y≠0,则xy≠0.[自主解答](1)p∧q:“12是3的倍数且是4的倍数”,是真命题.(2)p∧q:“π大于3且小于2”,是假命题.(3)p∧q:“x≠0,则xy≠0,且y≠0,则xy≠0”,是假命题.逻辑联结词“且”联结的是两个命题,若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条件,则联结后可以省略一个条件,而用“且”联结两个结论;若两个命题的条件不同,但结论相同,则不可以用“且”联结两个条件而省略一个结论(注:在不改变命题真假性的前提下,可以用),要完整地写出两个命题,用“且”联结.2.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24既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2)y=x+1和y=x3都是单调增函数;(3)函数y=sinx不仅是奇函数,还是周期函数.解:(1)命题“24既是8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可以改写为“24是8的倍数且是9的倍数”,因为“24是9的倍数”是假命题,所以这个命题是假命题.(2)命题“y=x+1和y=x3都是单调增函数”可以改写为“y=x+1是单调增函数且y=x3是单调增函数”.因为“y=x+1是单调增函数”与“y=x3是单调增函数”都是真命题,所以这个命题是真命题.(3)命题“函数y=sinx不仅是奇函数,还是周期函数”可以改写为“函数y=sinx是奇函数且是周期函数”.因为“函数y=sinx是奇函数”与“函数y=sinx是周期函数”都是真命题,所以这个命题是真命题.逻辑联结词“或”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