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备课资料历史回眸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到十月革命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它与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相比,无论是工业技术水平、工业规模还是工业产值,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资本主义国家。沙皇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导致国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成为国内革命的导火索。1917年初,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巴库等俄国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彼得格勒的工人罢工运动最为突出。1917年3月8日,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签署了退位诏书,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二月革命取得了胜利。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建立了临时政府。这样,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上台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推行错误的内外方针,没有改变俄国的国际、国内困境。1917年4月16日夜,布尔什维克党的领袖列宁从国外回到首都彼得格勒。4月20日,列宁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也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冈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士兵粉碎了反动将领科尔尼洛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的叛乱,使党的威信空前提高。l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认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年11月6日午夜,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打冬宫,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首次胜利。就在攻打冬宫的战斗进行当中,召开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它开辟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途径,为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相关链接__“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历史名舰,因参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闻名。1900年5月在彼得堡下水,1903年编入沙俄波罗的海舰队,1905年参加对马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芬兰湾执行巡逻任务。1917年3月13日,舰上水兵起义,夺取指挥权,建立舰艇委员会。4月建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支部。11月7日凌晨3时30分,根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该舰驶抵尼古拉耶夫桥,并派兵登陆控制该桥,为赤卫队进入市中心打开通路。7日晨,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通过该舰电台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并广播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21时40分,该舰首炮用空炮弹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随即派水兵队登陆参加攻打冬宫的战斗。此后,舰上水兵又参加了莫斯科武装起义。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曾参加反对白匪军和外国干涉者的斗争。1923年8月编入训练舰支队,成为培养海军指挥人员的场所之一。苏德战争时期,舰上火炮曾用来加强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防御。1948年11月起,作为十月革命纪念文物和列宁格勒纳希莫夫海军学校的训练舰停泊在涅瓦河上。1957年,舰上建立了苏联海军中央博物馆分馆。用心爱心专心突破思路本节课主要讲述沙皇俄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历史,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革命前的俄国政治、经济状况,教师可以整理归纳为以下线索:经济方面,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落后的农奴制度仍然是广大农村的主要经济模式。资本主义经济只是在少数的地区有了迅速的发展,因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80%,工业产值也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按人均计算,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7,英国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