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习目标1.熟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知识导航1.知识要点本课应掌握的知识要点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内容和积极作用;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2.重点分析(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原因:①人民公社的“一大二公”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顺应了广大群众要求获得生产自主权的强烈要求;③1878年真理问题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决议的做出,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供理论和思想准备。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民的个体劳动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时期农民的个体劳动,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农民土地所有制下进行的,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而后者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影响:①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原因:①建国以来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立权,束缚企业的发展;②高度集权的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忽视价值规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敝端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内容:所有制结构上,主要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上,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上,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实行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企业;流通体制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分配方式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影响: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计划经济是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分别看作是这两种体制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水火不相容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已成为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邓小平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述,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场革命。(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异同用心爱心专心同:都改变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农民或企业都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立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异: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土地的公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则已经出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国有企业中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