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课题先秦课时4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先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先秦基本史实重、难点1.分封制/宗法制/小农经济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1.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制度①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项目分封制宗法制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确保贵族特权利益内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诸侯拱卫王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性质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瓦解春秋开始,战国末完全瓦解(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作用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治,保证了贵族特权③西周的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2)经济发展①农业: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土地制度:井田制。②手工业:“工商食官”制;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水平高超;商代出现原始瓷器,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③商业:商朝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商人由官府统一管理。(3)文化发展①夏朝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日法)。②商朝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变革: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走向崩溃;秦灭六国。(2)经济发展①农业: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水利设施和耕作方法不断改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重农政策开学生自己梳理基础知识【本课小结】:梳理框架、明确主干和重点内容始出现。②手工业:官营(主导)、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冶铁、丝织业发展较快。③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开始出现。(3)文化繁荣①思想:百家争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诸子思想:派别代表人物主张道家老子“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庄子世界万物是相对的,自然无为,“逍遥”的人生态度儒家孔子“仁”为核心,强调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人之性恶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法”“术”“势”三合一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②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记数法。③文学艺术:出现了《诗经》《离骚》等文学杰作和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艺术珍品。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3)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1)政治巩固①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并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②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③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2)社会经济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漕渠等水利【课堂练习】学生自测并提出问题工程。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③商业:专供贸易的“市”出现,但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3)科技文化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②科技: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科技论著。③文学:汉赋集中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三、选修内容(选修一)商鞅变法主题一先秦时期的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1.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