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海洋文明一、教学目标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是地中海孕育的海洋文明,作为西方文明之源,在欧洲和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课涉及的海洋文明范围仅指古代地中海周边的希腊、罗马和腓尼基,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叙述,识记古代腓尼基、希腊和罗马的航海贸易、公元前8至前6世纪希腊城邦的对外殖民拓展,伯里克利统治、希腊的城邦政治的形成及三种形式,即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2.能力与方法通过本课内容讲述,使学生了解并能分析地中海周边城邦航海、贸易和对外殖民拓展所形成的海洋文明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城邦政治体制所带来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资料的呈现,使学生对探究海洋文明的特点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对研究西方民主政治的欲望。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导入采用希腊的流传着一句告别语:“希望你在路途中能得到一杯水”。从希腊的地理特点:淡水的缺乏、土地的贫瘠,驱使着希腊人在爱琴海区域寻找生存空间,他们渡海到小亚细亚殖民,建立一个个子邦。脱离了原有血缘关系的移民只能依靠法制进行统治。引出古代希腊海洋文明的特征,可以看到希腊人自由开放的精神、民主法制的制度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本课内容分殖民拓展和城邦政治两个子目。殖民拓展一目分四段。第一段叙述腓尼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海洋文明的影响。腓尼基人曾建立过城邦。由于位于海路和陆路商队贸易路线的交汇点,海上贸易是腓尼基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他们的商业和航海业发达。第二段讲述了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公元前8至前6世纪对外的殖民拓展,以及海外殖民所带来的影响。古希腊各城邦展开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其范围达黑海沿岸并扩展到地中海西部地区。他们通过贸易、移民甚至武力征服,在海外建立殖民城邦。这些城邦深受母邦影响,但在政治上完全独立。第三段讲希腊海外殖民拓展的影响。应该强调这种影响是双向的。希腊人在海外殖民过1程中,广泛接触到域外民族和文化,开阔了视野,并能融合吸收,特别是东方文明的成果。他们同时又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各地间经济文化的交流。第四段谈到了罗马的对外扩张以及影响。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于公元前三世纪统一意大利半岛,此后依靠军事征服,不断对外殖民扩张,到公元前一世纪,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在殖民地设立行省,委派总督统治。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的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在文化上,罗马深受外来文化、特别是希腊文化的影响。第二个子目是城邦政治,主要有二段。第一段讲海洋文明的城邦政治的形成的原因,以及希腊城邦政治体制的形式。在古代广泛的航海、贸易和对外殖民过程中,人口和种族的不断流动,打破了原有地域关系,必须用一种法制的形式来构建政治体制。在希腊,众多城邦遍及各地,呈现出城邦多中心的政治格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人口不多,疆域不大,政治体制主要有贵族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政治三种形式。第二段叙述海洋文明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繁荣及其特点。公元前六世纪初的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鼎盛阶段。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雅典全体公民参加,其职能是审议通过法律法令。雅典一切公职人员皆由民主选举产生,取消终身制。三、资料库1、历史事实简介古代腓尼基是指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海地区,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只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它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连小亚细亚,南邻巴勒斯坦,其地理范围大约相当今日的黎巴嫩。腓尼基境内多山,盛产驰名内外的各种珍贵木材。坡地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盛产橄榄、葡萄和椰枣。沿海平原土质肥沃,极易农耕。因地扼西亚海陆交通要冲,有利于商业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最初的居民可能是胡里特人,公元前3000年代操塞姆语的迦南人迁入,同原来的居民混居。塞姆语文献称此地为迦南,希腊人称之为腓尼基(意为紫红色,源于此地出产一种紫红色的染料),罗马人称之为布匿。古代希腊地理位置地处地中海东部。它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