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重要,起着承上(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民族融合的时代)启下(隋的统一和唐的繁荣)的过渡作用。孝文帝改革抛弃狭隘的民族观念,顺应历史潮流,从而稳定了北魏的统治,为隋的统一打下基础,而北魏创立的一些制度,也为后世所沿用,如均田制。当今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更应该提倡孝文帝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也说明了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贡献,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课也提醒我们搞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二、学生分析选修教材的教学主要是针对文科生,他们已经基本完成高中历史必修部分的学习任务,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和一些历史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但是,我校的文科生大部分是县域内的学困生,他们对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深入理解、归纳、分析、应用等能力还甚差,而且本课有很多知识和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而且较抽象,所以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有一些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课标分析】重点掌握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基础知识;重点理解孝文帝改革中的两个概念:均田制、三长制;重点分析归纳两大历史现象:迁都洛阳的原因和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重点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加快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所起的作用。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应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音频、视频、ppt图片,激发学生兴趣,达到较好效果。1、多媒体展示北方民歌《敕勒川》,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2、ppt图片展示背景材料,学生阅读材料,回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问题、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3、在教授新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及问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展示成果、教师总结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领、点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升华。4、ppt展示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当堂达标情况。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欣赏音乐视频目标导学提前发学案自主学习精讲点拨讲解重难点实现对知识的再认知合作探究展示材料,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ppt达标训练展示问题思考、解答ppt知识构建展示知识体系展示、整合知识体系ppt小组评价总结小组情况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一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新课的状态。二在教授新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材料,及问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展示成果、教师总结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和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引领、点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三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但有一部分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是比较弱,需进一步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