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巧七招巧治学习小毛病经常听到家长和老师抱怨孩子马虎:——我那孩子怎么那么马虎,明明是“3”,却抄成了“5”;——我那孩子更厉害,眼睛盯着书上的“+”号,手上写的是“-”号;——学生作业上的字,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点;——上学总是丢三落四,不是忘带书,就是忘带本;……据调查统计,某小学有马虎毛病的孩子,居然高达70%。马马虎虎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有碍孩子的成才。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习惯,养成严肃认真的好习惯。第一招小马虎带来大危害(1)给孩子讲有关马虎的故事。宋朝有个画家,画画很不认真。有一天,他刚画完一个虎头,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虎头下画了个马身子。请他画画的人很生气:“这么凑合哪行,我不要了。”画家不以为然,还把这张画挂在自己家的墙上。大儿子问他画的是什么,他回答:是老虎。二儿子问时,又随口答:是马。儿子们没见过真老虎、真马,于是信以为真。一次,大儿子到城外打猎,看到一匹好马,误以为是老虎,一箭将其射死,画家只好给马的主人赔偿损失。二儿子在野外碰上老虎,却以为是匹马,迎过去想骑,结果被老虎咬死了。画家痛心极了,生气地烧掉那幅虎头马身图。这就是“马虎”一词的来源。家长可以找一些类似的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孩子接受教育。(2)讲科学及生产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如果宇航专家马虎,一个数据写错就会造成上亿元的损失。如果工厂生产投料比例搞错,将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大问题。如果医生马虎,给病人开错了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等等。(3)讲述在学习中马虎所造成的危害。结合孩子的切身体会讲,本来全都会,可就是得不了满分,因而当不上三好生,考不上重点学校。第二招学会自检不搞包办有些家长总怕孩子作业出错,得不到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结果往往助长孩子不负责任、马虎的坏习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检查,提高自检能力。如果家长不放心,也要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后再给他检查,发现了错误,不要直接告诉他第几题错了,而要说:“你这作业里有错题,再去检查。”让他自己找错处,时间长了,不但提高孩子的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家长应教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如:(1)正向检查法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原题是否看准了,有无错误理解;题目中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是否准确,格式是否标准等。(2)反向检查法从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计算验算。如: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方程用代入法验算等。(3)重做法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对比一下,分析错误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孩子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掌握住检查的方法,到考试时也能应用自如。第三招“错误档案”用处多多为了引起孩子对错题的重视,可以帮助孩子搞一个《错题集》:(1)把所有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2)让孩子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色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曲线;(3)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写得要具体,是概念不清还是用错公式,是没弄懂题还是计算马虎。马虎错的也不要只写“马虎”二字,要写清怎么马虎的,越具体越好;(4)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到一定阶段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个统计,因马虎而错的题占所有错题中的比例是多少,有利于加强孩子对马虎危害的认识。《错题集》是一个“错误档案”,便于分析孩子的问题,及时弥补;也是一本很好的复习资料,平时经常翻翻,提醒孩子不要重犯上面的错误。到期末,可让孩子重点复习错题集上的题,补上薄弱环节,使错题集成为一本自制参考书。第四招把橡皮扔到一边有些孩子学习时不认真,写错了就用橡皮擦,这种学习方法不好。我们应该锻炼孩子不用橡皮,每次作业都仔细认真,争取一遍做对。不用橡皮有很多好处。首先可锻炼孩子“三思而后行”的好习惯,每次做题前先动脑再动笔,想好再写,争取一次写对。其次,孩子写错了可以把错误留在作业本上,这是孩子思维的档案,错误没被涂掉,便于家长检查出孩子的毛病,帮助其改正。对孩子来说也养成正视错误、不掩盖问题的好品质。不用橡皮不等于不允许做错题,做错还可以重做,只是把错了的留下,在下面重新做出正确答案。第五招草稿纸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