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捷径。【关键词】:动手实践学习兴趣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动手操作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而且还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捷径。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曾说过:“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前提。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焰点燃,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有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学生1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教师常用一种手段。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知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为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从儿童喜闻乐见的实物、实例入手。通过生活展现情境,故事演绎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对话情境的途径,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创设以故事激趣(课件出示,猴兄弟卖饼广告图)的情境。小兔最爱吃萝卜做的饼了。一天它来到森林里的“卖饼店”,想买好吃又便宜的饼,但给猴兄弟广告难住了,不知买谁家的便宜。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帮它吗?请看广告:猴哥的广告:“快来买饼吧!120元可买60个。”猴二的广告:“特大优惠!1200元可买600个。”猴弟的广告:“大减价了!12元可买6个。”教师问:1、“你觉得买哪一家的饼便宜。请你算一算。2、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这样故事导入新知探索,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促使学生急于参与新知的探索之中。二、让动手操作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当数学教师感受最深的是,每次做数学实践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总是空前高涨,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动手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验也让学生到实验中独立完成,如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如果让学生单从字面上分析解题是十分的艰巨的,可是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学习就效果大不一样了。学生用两行的小棒,一行是6根,一行是9根,上下一一对应。那行是少的,那行是多的,多了多少根,少了多少根,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来。比老师说半天来得准确明了。又如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也是这样,一百以内数的数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