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学案)单元概览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今)内容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有成功的经验,如1956年中共八大和1960年的八字方针;也有曲折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单元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经历曲折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知识整合]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长期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结果:到_________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内容:①优先发展_重工业。②有计划有步骤的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__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953-1956)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____________意义: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_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单一公有制确立,我国进入____________阶段。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主要内容: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1、“大跃进”: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______和_______片面要求大办工、农业危害:造成_______________农业生产下降,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____、二___,一平二调,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际是大搞_______主义。危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严重挫伤了_______________,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3.国民经济调整:方针:______、巩固、充实、提高。(1960年)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三、国民经济的劫难原因: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并于1967年、1968年扩展到经济领域。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国民经济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调整:(1)周恩来: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到______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2)邓小平:1975年提出__________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重点突破]视角一:一五计划的特点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毛泽东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内容,指出当时中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