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数学模型的概念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2.建构步骤:提出问题→提出形式。→用适当数学形式表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3.表现形式(1)数学方程式:优点是准确。直观(2)曲线图:优点是能更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数学合理的假设种群数量的增长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含义:在理想条件下的种群,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画出的曲线,大致呈“J”型。(2)形成条件①和条件充裕。食物空间②气候适宜。。敌害③没有(3)增长特点①种群的数量每年以的倍数增长。一定②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种群数量时间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后,数量趋于的增长曲线。增长稳定(2)形成条件:种群密度增大____竞争加剧,天敌增加→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____→出生率与死亡率,增长停止。降低增高相等破坏(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又称。最大K值种内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气候传染病(1)自然因素——、食物、天敌、等。(2)人为因素——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人工控制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等。2.种群的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波动单选Ⅰ【例1】(2010年广东学业水平模拟)某养鸡场从新开办三年来的养鸡数量从30只猛增至1万只,请问在此三年期间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A.直线型增长C.“J”型曲线增长B.“S”型曲线增长D.随机增长[名师点拨]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鸡的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答案]C【达标训练1】2011年2月出版的《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红火蚁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防治红火蚁的生态入侵。假如该物种进入到一片封闭的农田当中,图中的哪种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解析]红火蚁最终也会受食物和空间的限制,呈“S”型增长。[答案]A单选Ⅱ【例2】如果增长率为0,以下情况会出现的是()A.种群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B.种群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C.种群会因为有毒废物的沉积而减少D.种群数量接近其环境容纳量[名师点拨]种群的“S”型增长是有条件的,种群生活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就是环境中的最大容纳量,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答案]D【达标训练2】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没有影响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解析]种群数量在K值状态下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多选【例3】图4-2-1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③是对照组,其余分别是每3h、12h换一次培)养液的实验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4-2-1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C.造成③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值的变化等D.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名师点拨]一般地说,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短,酵母菌的营养越丰富,环境越适宜,越有利于其生长繁殖,在理想状态下可实现“J”型生长(如①),此种生长不会有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而在有限的环境中,由于存在生存斗争,使种群增长有K值,且K值随环境条件改变而改变。[答案]BCD【达标训练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排泄物等都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行调查;培养液是滴于血球计数板。[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