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西汉的兴盛汉朝奠基发展鼎盛一、西汉的建立史称“西汉”。刘邦,沛县人,秦时任亭长。善于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建国时间:公元前202年建国者: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汉朝前期都城,今陕西西安西北)休养生息政策的提出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请同学认真阅读教材P72—73,完成下面问题1、西汉建立初期社会情况是什么?2、谁向汉高祖刘邦建议实行休养生息政策?3、汉高祖刘邦怎么样执行的?启奏陛下: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因轻摇薄赋,予民休整。准奏!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面对汉初的社会和经济状况,在听取大臣的建议后。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恢复经济。【陆贾,写《新语》一书,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力求给百姓一个安静环境的主张。】——汉初施政重要依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二、“文景之治”1、“文景之治”(“文景盛世”)出现的原因:2、具体表现: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奉行安民为本的方针,创造安定局面,进一步发展生产。1、减免赋税。景帝规定按收获物的1/30征收田租。2、减轻刑罚。文帝废除了一些摧残身体的酷刑。3、减少开支,提倡节俭3、结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出现人给家足、国家富裕的繁荣景象。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朝的第7位皇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前156年~前87年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16岁继位的他面临了怎样什么困境?他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庞大帝国的?想一想想一想汉武帝何为要“大一统”?他所追求的“大一统”又是什么?“大一统”,一方面是指国家的大统一,另一方面是指国家的统治权要一统于皇帝。“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文化“大一统”、军事“大一统”。在楚汉战争后期,为了战胜项羽,刘邦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大将为“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异姓王”铲除后,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到各地建立王国,这被称为“同姓王”。“同姓王”们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高,开始不服从中央控制。杀杀杀中央政权和王国实力对比图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国家统一,晁[cháo]错建议,采取一些措施削弱王国势力,但出现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晁错被冤杀杀面对如此严重的王国问题,你会建议汉武帝采用什么办法来解决王国问题呢?1、派军队入驻;2、派官吏控制王国的实权;3、宣布取消王国;4、挑拔王国之间相互仇杀;5、收买笼络王国;6、分期分批取消;7、放任不管;8、其他推恩令!•(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ùzhì],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汉书·诸侯王表》•根据臣下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样层层分封使王国的力量被分散削弱,加上其他一些措施,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推恩令”诸侯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样层层分封使王国的力量被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行推恩令前诸侯国(父)诸侯国(嫡长子)汉武帝把全国分文1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部。州部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高级官员和豪强等。材料一: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思想的不统一,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中央集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