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成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究的道理。二、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情趣”教学理念,通过“说”“读”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于阅读解读过程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小朋友的自主参加制造有利条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看图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通过读知青蛙的变化。3、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谜语导入:今日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说谜面: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水里游。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生沟通,说谜底。板书:小蝌蚪二、学习小蝌蚪自然段1、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什么样?2、课文是怎样来介绍小蝌蚪的呢?(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图文)(1)自由读,找出描写小蝌蚪的句子。(2)点名读,齐读(3)指导朗读:小蝌蚪可爱吗?是呀,多么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呀,你能用朗读让大家仿佛亲眼看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三、学习青蛙自然段1、小蝌蚪长大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播放录音,请同学们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2、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用“——”在课文中画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3、检查朗读,点名分段读课文。4、指名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生说,师板书: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不见,指出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5、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近这些小动物的?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话?(1)点名回答:鲤鱼、乌龟、青蛙。(2)小蝌蚪是怎样接近它们的?比较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3)课件演示,播放动画。a、小蝌蚪与鲤鱼对面迎上去的动画。b、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在后面追上去的动面。c、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的动画。(4)思考: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是它们的妈妈?a、点名朗读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妈妈们的语旬。b、看图填空。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c、指导学生读句子。四、分角色读课文同学们,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你们喜爱谁呢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读课文。1、小组分角色朗读。2、指导分角色朗读。五、夸夸想想1、孩子们,你们喜爱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2、自由说,点名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3、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1)点名说(2)师补充六、课堂小结孩子们,现在知道了青蛙是益虫,今后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保护青蛙。《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舞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老师应当信任他们的识字能力。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1、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老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调动学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朗读积极性,采纳学生喜爱的方式朗读。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感知青蛙的变化。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2课时。一、谜语导入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青蛙)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谁见过蝌蚪?同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兴趣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