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北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优秀教案本单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是研究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体积与容积、体积单位、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的换算和有趣的测量等知识内容。本单元内容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第1节体积与容积【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重难点】重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8个相同的烧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四组、红薯和土豆各4个(红薯的体积要比土豆的体积大)、水。2【教学设计】【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学习,相信你们对教室里的一切一定了如指掌,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大,哪些物品占的空间小吗?生:黑板擦占的空间大,粉笔占的空间小。2.师:你们还能这样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请同学们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师:谁愿意把你列举的例子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发言)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的导入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又可以适时地破题质疑,有效地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探究新知】一、建立体积的概念1.出示大小不一样的土豆和红薯。(1)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土豆和红薯,你们猜猜哪一个大?学生意见不统一。(2)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不同的想法,对于两个形状不一样的物体,看来光凭肉眼是很难判断出哪个大哪个小,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吗?汇报交流:生1: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而且都装满水,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进去,看哪一个杯子流出来的水多,那个杯子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就大。生2:拿两个相同的烧杯,烧杯里装相同多的水,然后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进去,看哪一个杯子的水面上升得高,那个杯子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就大。生3:把土豆和红薯放在秤上称一称,重的那个占的空间就大。(不考虑密度影响)(3)师:同学们肯定还有其他的办法,那么刚才说的这些办法哪一个更容易操作呢?生:生2的办法最好。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2.实验操作。3师:你们说的办法都很好,刚才这位同学说到的方法与智慧老人想的方法一样,那我们就采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实验一下。实验前我们先来看看智慧老人告诉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课件出示实验方法:①先往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倒入同样多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土豆和红薯;②看一下刻度,并记下;③接着再把土豆和红薯分别放入烧杯中,要让土豆与红薯完全浸没在水中;④再看此时的刻度,也要记下刻度。生分为四个小组动手操作。3.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的过程。(光盘播放实验过程)(1)师:两个烧杯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生:水面上升了。说明土豆和红薯占了水的地方,把水挤上来了。(2)师:对了。还有其他发现吗?生:放红薯的杯子水面比放土豆的要升得高。(3)师:你说得很好。为什么水面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了什么?生:红薯占的空间比土豆大。(4)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其实,每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作物体的体积。(板书概念,全班齐读)(5)师:在刚才的实验中,说明了红薯的体积比土豆的体积大。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