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教学目标.解读幸福,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体会幸福。.学习议论文纵向展开议论的一般方法,学会纵向展开议论.引导学生发现幸福、感受幸福、学会感恩,在写作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教学重难点学习纵向展开议论,掌握议论文纵向展开议论的思路结构,提高学生的论证水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无数人执着地追求着各自心目中的幸福。杜甫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才是人生的幸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自由自在的幸福是李白的人生写照;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诠释着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而登上岳阳楼的范仲淹面对滚滚的江水,吟诵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此为幸福。古人对幸福的理解多么深刻呀,我也经常发自内心的追问自己,那同学们要的幸福是怎么样的呢?二、结合文本《读书人是幸福人》解读其论证的结构,了解纵向展开议论。.阅读《读书人是幸福人》分析下面三个问题、作者在文中的论点是什么?读书人是幸福人、作者从哪个几方面展开论证的?第一段:读书人是幸福人第二段:阐述阅读能增加人的经历和经验第三段:证明读书更能感化与陶冶人的精神第四段:进一步指出读书能使人向善避恶,变得情趣高雅,心灵纯净而富有正义感。第五段:呼应开头,收束全文、这几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二到第四段显然是逐层深入,如果把顺序颠倒了就不符合逻辑。这是纵向展开议论应当注意的地方。三、方法点拨。纵向议论主要采用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一)对于一个话题应如何进行纵向展开呢?明确:层进式的文章一般有三种格式。.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例:要严于解剖自己引论:要不断进步,必须无情地“解剖我自己”。本论:论述如何才能“解剖”好自己。()对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前提。不了解“病”在哪里,就无从下刀。)()光有自知之明还不够,还要勇于自我批评。(这是“解剖”好自己的途径。不开刀,就无从去“病”。)()自我批评的勇气来源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崇高的信念。(这是“解剖”好自己的关键。不掌握开刀的规律,刀就开不好,也就难以真正去“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论证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问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说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从“为什么”与“怎么办”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在“怎么办”上多做文章;相反,贝y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例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到达,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奕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专心致志,方能成功——读《弈秋》有感读罢《孟子•弈秋》颇有感触。二人学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其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否则一无所成。迄今为止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有一次在进行实验时,有人在她身后垒起十多张椅子,她竟丝毫未察觉。做事到如此专心的地步,的确令人惊叹。的确,居里夫人的成功有许多因素,但“专心致志”一一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