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传承传统教育——听专家讲座《低年级语文古诗教学》兰园小学徐桂兰通过这次听课学习,使我领悟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对于古诗教学,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古诗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靠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歌前要阅读、收集大量与本诗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诗文。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在古诗教学中,教学的风格也越来越多,不管采取何种,应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在此次听课中,戴建荣老师的教学使我深受启发:首先,读通顺。揭示课题后,出示画面,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随后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帮助学生掌握字音。其次,要掌握平仄关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强调诗不可解,要体会其意境。教师优美的示范朗读,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模仿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做动作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不用讲学生就体会到诗的意境,教学目的就达到了,作为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220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