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扁鹊治病教学设计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及其寓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2、板书课题。3、简介扁鹊。二、整体感知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字,用多种方法识记。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三、精读课文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生读后发言,师点拨。(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超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2、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认真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超,诊断准确,机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进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定恶果。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判帮忙)扁鹊治病教学设计2教学过程一、走近人物:知人知面知心(一)评头论足话扁蔡1.揭题。2.学生谈谈课前了解到的关于扁鹊和蔡桓公的人和事。3.论扁鹊。(1)出示学生在自学中对扁鹊的看法。(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对上面三种观点的看法。(3)研读扁鹊向蔡桓公劝告的句子,学生说说从这三次劝告中读明白了什么?4.说桓公。(1)出示学生在自学中对蔡桓公的看法。(2)根据上面三种观点,说说比较赞同哪一种观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或者对哪一种观点有补充。(3)想象写话,入境体验。①出示扁鹊的三次劝告和蔡桓公的反应。②小练笔:根据第一次说话内容,展开想象写一写蔡桓公第二次、第三次会怎么说。③师生、生生角色朗读。(二)是非功过任评说问题一:蔡桓公到底傻不傻?1.正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蔡桓公真傻。你觉得他傻吗?2.学生自由辩论:3.小结:有人说,蔡桓公之死其实并不是因为他的病,而是因为——问题二:扁鹊究竟该不该跑?1.有人说,蔡桓公之死既不是因为他的病,也不是因为他不听劝告,而是因为扁鹊见死不救,管自己悄悄地跑了。你觉得扁鹊究竟该不该跑?2.学生自由辩论:二、走出文本:得意得言得法(一)明其理1.说说你从蔡桓公身上领悟到了什么。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简介韩非子。(2)这篇课文改编自《韩非子·喻老》篇。故事的前面有这样一段话: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3)着重理解“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3.出示学生课前对本文寓意的理解,说说哪个观点比较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二)抒其怀假如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说什么?请用几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