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教学内容:p47例2。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推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分析合作,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进展变化的规律。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教学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推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教法: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学法:小组合作沟通。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口答)3、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2、正确的推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二、自主学习(15分)。1、自学课本p47例2。思考:a、表中的两种量是()和()。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为什么?b、水的高度是随着()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越()杯子的底面积就越()。c、相对应的杯子底面积和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一定吗?d、这个积表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是()。(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a、学生讨论沟通。b、引导学生回答:(3)老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4)假如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三、合作沟通(6分)1、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2、数学书第4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质疑探究(4分)举出生活中反比例关系的例子五、小结检测(4分)。1、说说反比例的意义,如何推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2、检测推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3、第51页8题4、第51页9题六、堂清(6分)p51练习九第10、11、12题。板书设计: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认识成反比例的量》优秀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