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6-9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微2.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A、退避三舍B、纸上谈兵C、围魏救赵D、三顾茅庐3.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是以下哪个战役结束后()A.牧野之战B.城濮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4.一场决定了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6.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7.小明观察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8.《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9.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韩、赵、魏B.齐、楚、秦C.齐、楚、燕D.楚、赵、韩10.“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时期11.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为,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丢尽。为此,秦孝公()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12.商鞅变法对宗室贵族最为不利的一项规定是()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按军功大小授爵赐田D.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13.我国古代人们的名字常含有“牛”、“耕”等字,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受到重视。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尧、舜、禹时期B.夏、商、周时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4.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A.秦穆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孝公15.孔子的一个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中使用牛耕的情况牛耕大约出现于()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16.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灵渠B.都江堰C.大运河D.永济渠17.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C.作战战术运用得当18.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统一度量衡B、奖励军功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19.在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是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0.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迁都洛阳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严明法令21.主张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22.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是()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子23.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子24.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A.琴B.鼓C.瑟D.编钟25.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6.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其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纪念()A.屈原B.扁鹊C.孔子D.老子2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二、材料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是什么?(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军事上的特点是什么?(3)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