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生活在距今170万年,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周口店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天然火,过定居生活。北京人遗址是我国出土原始人类遗物、遗骨最丰富的地方,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半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的氏族聚落。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半坡居民已经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河姆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的氏族聚落。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干栏式,河姆渡居民已经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3、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中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相传他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等。而黄帝(轩辕氏)相传造出了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4、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朝的建立者是禹,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打败了暴君夏桀,建立商朝。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今河南安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暴君纣王自尽。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5、公元纪年的推算。6、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这是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我国最晚在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是“千耦其耘”的奴隶集体耕作方式。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出现了“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现象,个体小农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7、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图P46)8、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图P48)9、秦国的都江堰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二王庙)在岷江流域修建的。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都江堰既防洪又灌溉,有利于成都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1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图P55)1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注:不是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11、西汉前期,发明了纸(甘肃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早期麻纸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他改进的纸称为“蔡侯纸”。12、西汉时期司马迁编著《史记》书中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3、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为以后统一北方地区奠定了基础,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220年,曹丕在洛阳建魏,221年,刘备在成都建汉(俗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建立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图P105)14、北魏(鲜卑族)孝文帝(魏主)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①迁都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如改穿汉服、学说汉语、采用汉姓、同汉族通婚等。作用: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加快了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丰富和发展。15、祖冲之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七年级历史(下)1、公元589年,隋灭陈,统一天下,隋的统一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2、为了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巩固隋朝的统治,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