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试题习题学习资料、尽在百度2016年语文中考阅读100天阅读100天第74天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解析】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并“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来分析作答.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答案】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解析】这是运用了一个形象新奇的比喻,将抽象的“愁”形象化,表现出愁绪的深重.3、下面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交代了早春的景物特征.B.“日晚倦梳头”一句用外在的形象表达词人内心的愁苦.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这句诗表达了词人泛舟双溪的快乐.D.“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形象地写出此人的愁苦之沉重.【答案】B【解析】A项描写的是“暮春”景象;C项“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这句诗表达了词人的心理变化,表达愁绪的浓重;D项“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抽象”的描写.二、文言文阅读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4、解释加黑词的意思.百度文库、试题习题学习资料、尽在百度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答案】①不,没有②阻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牢固掌握.5、翻译下面的句子.谭乃乃谢求反.【答案】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解析】翻译这句话注意“乃”是“于是,就”的意思,“谢”是“道歉”的意思,“反”通“返”,返回的意思.6、谈谈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能力.文章简短,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要从薛谭学讴的经历中总结学习的道理来作答.7、薛谭身上有没有可以让我们学习的好品质?是什么?【答案】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全面认识.人无完人,薛谭既有自满骄傲的缺点,又有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谦虚的态度,所以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养一畦露水许冬林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呈现于眼前:雾色迷濛,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百度文库、试题习题学习资料、尽在百度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