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说课稿史青青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下面我简单的说一下《上下》一课一、说课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二、说教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三、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难点: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五、说教法、学法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要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知识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1、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大树爷爷家做客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并创设三种动物变换位置关系的情境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说说教室的物品的位置关系,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进一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整理书架、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游戏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游戏导入新课。老师说一个字,请同学们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如:大——小,多——少,前——后,上——下。直接导入新课:“上下”。再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问题情境中。今天,天气晴朗,森林里特别热闹,原来大树爷爷今天请客,看看谁都去了(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通过设疑引出课题,能让学生有发现问题的机会。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究新知,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1、观察思考,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我注意使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说明小动物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3、联系身边的例子说一说。观察教室,讨论哪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描述。学生自由观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意图:联系学生身边的例子来应用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1、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铅笔等学习用品。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书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练习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