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癫痫药及抗惊厥药概述全世界患癫痫病的人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是仅次于脑卒中居第二的常见神经疾病。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慢性、反复性和突发性大脑功能失调。引起发作的原因很多,例如,所有的神经性疾病,从感染到肿瘤和外伤。在有些亚型中,遗传是主要的发病因素。癫痫(epilepsy)癫痫发作时,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奋性过高,异常放电,并向周围扩布,引起更广泛的脑组织兴奋。临床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和自主神经障碍等症状。发作时多伴有脑电图异常。分类发作的类型特征单纯部分性发作意识不消失,局部痉挛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意识消失,自动症,大小便失禁Partialseizures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叫先兆失神发作也叫小发作,突然意识短暂消失全身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也叫大发作,意识消失generalizedseizures全身强直性、阵挛性抽搐肌阵挛性发作突然、短暂、快速的肌肉收缩癫痫持续状态通常指大发作持续状态反复抽搐,持续昏迷。癫痫的分类抗癫痫药抗癫痫药(antiepilepticdrugs)发展较慢,自1912年发现苯巴比妥后,直到1938年才发现苯妥英。两种传统药物一直应用至今。1964年发现了丙戊酸钠。近20余年,又合成了很多新的药物,仍停留在对症治疗水平。抗癫痫药的作用方式有两种:A、直接抑制病灶神经元的异常放电B、防止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作用机制:1.增强脑内GABAA受体功能2.抑制钠、钙离子通道药物的作用机制常用的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酰胺咪嗪)丙戊酸钠乙琥胺地西泮苯妥英钠phenytoinsodium作用特点1.口服吸收慢且不规则,起效慢。2.个体差异大,有条件最好在临床药物监控下给药,剂量个体化。3.在治疗量下,不产生中枢抑制(与巴比妥类不同),过量可致兴奋。4.治疗期间不影响病人学习工作,不影响智力发育。作用机制1.膜稳定作用,阻滞Na+通道,减少Na+内流。阻止异阻止异常放电的扩散。常放电的扩散。对异常放电无抑制作用对异常放电无抑制作用。。2.阻滞Ca²+通道(L、N型),抑制Ca²+内流;对T型Ca²+通道无抑制作用,对失神性发作无效,甚至加重。1.抗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为首选药部分性发作有一定疗效失神性无效,有时甚至使病情恶化。2.抗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坐骨神经痛。3.抗心律失常:强心苷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作用和用途1.局部刺激:强碱性(pH=10.4),口服胃肠刺激,静脉注射易引起静脉炎(少用)2.慢性毒性反应:齿龈增生、外周神经炎、VitD、叶酸代谢异常、男性乳房增大、女性多毛等3.与剂量有关的毒性反应:口服过量主要影响小脑和前庭功能(眼球震颤、眩晕、共济失调等)4.过敏反应:皮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再障5.致畸反应:胎儿妥因综合症: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及生长缓慢和智力缺陷。6.久用骤停→癫痫加剧不良反应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又名酰胺咪嗪)作用特点40年前治疗三叉神经痛,30年前在欧美用于治疗癫痫。有效、广谱抗癫痫药,对癫痫部分性发作有良效,为首选药,对大发作也有良好疗效。对锂盐无效的躁狂症有效,对外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疗效优于苯妥英纳。苯巴比妥(鲁米那)[药理作用]◆抑制病灶内细胞的兴奋性和异常高频放电;◆提高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兴奋阈值,阻止病灶异常放电的扩散;◆作用于GABAA受体,加强GABAA能神经的抑制功能。苯巴比妥[临床应用]1.强直阵挛性发作首选药之一,是儿童发热惊厥的首选药。2.对单纯部分性发作有效3.小发作无效本品中枢抑制作用较强,不作长期维持用药为广谱抗癫痫药。对小发作疗效最好,优于乙琥胺。强直阵挛性发作和难治性癫痫也有一定疗效。但有肝毒性,严重致肝衰竭而死亡,临床上不作首选。丙戊酸钠乙琥胺仅对失神性发作有效,为首选药。作用与抑制T型Ca2+通道有关。地西泮地西泮静脉注射用于癫痫持续状态,为首选药(1)根据癫痫类型选药(2)从小剂量开始,直至完全控制发作而无毒性反应为止(3)坚持长期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换药;需更换时,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4)减药要缓慢,强直阵挛性发作减药过程至少1年,小发作6个月(5)定期复查(血像、肝功)抗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