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小间、外墙、门窗、屋面渗漏与防治》刘明鑫施工十队2014年6月28日•目录:•第一部分:三小间渗漏防治•第二部分:外墙渗漏防治•第三部分:外窗渗漏防治•第四部分:屋面渗漏防治•第五部分:责任主体的管理措施•第一部分:三小间渗漏防治•一、渗漏的部位•1、三小间的地面渗漏。•2、竖向管道周边的渗漏,也是上下楼层之间的渗漏。•3、墙体渗漏,左右房间之间的渗漏。•二、渗漏的原因•1、地面渗漏原因•1)三小间房间小,板配筋一般为Φ6、Φ8的钢筋,且间距也大,施工时,施工人员易将上层筋踩踏下去。•2)梁板砼振捣不密实,存在孔洞、蜂窝等缺陷,给渗漏预留了通道。•3)模板支撑刚度和承载力不足、拆模过早等都引起楼板的开裂而形成渗水通道。•4)地面各层坡度不合适,施工时期的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又被防水层覆盖上了。•5)暗敷在防水层下的给水管、太阳能上下水管、暖气水管等出现渗水。•6)柔性防水材料不合格或防水层起不到应有的防水效果。•2、管道处渗漏原因•1)管道(套管)根部刚性防水做法不规范,如未二次灌浆、竖向PVC管道未做毛化处理、套管预埋高度不足、管道和套管受振动造成与砼咬合不严。•2)管道(套管)周边填充料质量达不到要求,填充料收缩与管道之间形成裂缝。•3)管道一般位于墙角位置,应该是找坡的较高处,但因管道离墙近,施工难度大,往往造成管道根部积水或排水不畅,管道(套管)根部的止水台也形同虚设。•4)管道(套管)周边涂铺防水材料困难,柔性防水材料封闭不严密造成渗漏隐患存在。•3、墙体渗漏原因•1)防水梁多数不是与主体结构砼一次性浇筑或新老砼交接的施工缝也未作认真处理,也存在支模造成的铁丝孔洞和木撑棍等渗漏通道。•2)卫生间墙体柔性防水层高度不足,或防水层被破坏等。•三、渗漏的防治措施•1、地面渗漏防治•1)提高三小间配筋率或采取可靠的钢筋位置保护措施,防止钢筋上翻外露,防止钢筋位置不正确造成的楼板变形大而降低承载力。•2)三小间砼密实度要严格控制,技术人员和监理要对此部位进行旁站,有的设计图纸要求此部位用防水型砼,监理应要求施工方必须做到。•3)模板支撑体系应牢固,防止浇筑砼后沉降变形。严格控制梁板底模拆模时间,拆模时不应对楼板造成冲击,避免砼出现裂缝。•4)三小间地面应坡向地漏,从地面各层做起,不得在最后粘贴面砖时才找坡,更不能存在面层完成后有反坡和积水现象。•5)设计有保温隔音层和地板采暖的地面,三小间门洞口部位也应做砼上翻防水处理,高度不低于隔音层厚度,防止三小间内早期积水流向其他房间造成渗漏。•6)暗敷管道尽量不接头或少接头,管道敷设一次到位,试压完毕后做好保护,避免二次改动和破坏。•7)柔性防水层施工质量是最后的防渗关,防水材料必须抽检合格方可使用,施工务必认真仔细,避免粗制滥造和被破坏。•2、管道处渗漏防治•1)预留洞口位置应正确,上下顺直。砼板应凿成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形状,至少分两次用膨胀型砼灌实。管道或套管灌实后应予以保护不被震动。砼中预埋套管外壁清理干净,钢管生锈的要除锈,露出地面高度应预留准确。PVC等塑料管道在楼板位置做毛化处理,涂刷401塑料胶,以便与砼连接牢固。管道根部处理完成后做24h蓄水试验。•2)管道周边应留有1cm宽、1cm深的凹槽,用防水油膏或沥青油膏填充。•3)管道(套管)根部坡度大点,禁止积水,止水台应从做找平层时就做好雏形,不得做完面层后为应付验收而做假止水台。现多是用大一号PVC管套住管道,里面填上砂浆抹平,这样做止水台不能说没作用,但是是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的。•4)在穿过楼板面的管道(套管)四周,防水材料应向上铺涂,并超过套管的上口,根部应增加铺涂附加防水层。管道(套管)周边涂铺防水材料很困难,但是越是施工难度大的地方也越是最容易渗水的地方,从这个角度上讲三小间不用卷材,多用喷涂型防水材料是有好处的。•5)水、暖、消防、空调等设于三小间内的管道分别在不同图纸上标示,应提前会审,尽量将竖向管道放置于管道井内,避免施工难度大形成渗水隐患。•3、墙体渗漏防治•1)防水梁应和主体砼结构同时浇筑,注意防水梁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