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第六节虚劳第六节虚劳白玉盛白玉盛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一一..定义定义又称虚损,是以又称虚损,是以脏腑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为主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症候的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症候的总称。总称。二二..历代沿革历代沿革《《内经内经》》--------提出了“精气夺则虚”被视为虚提出了“精气夺则虚”被视为虚证的提纲。证的提纲。《《内经内经》》--------提出了“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提出了“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将虚证分为热”,将虚证分为阳虚和阴虚。阳虚和阴虚。《《难经难经》》--------描述了“五损”的症状和转归。描述了“五损”的症状和转归。《《金金GUIGUI要略要略》》--------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虚劳的原因和各类的原因和各类症状;对五症状;对五劳、六极、七劳、六极、七伤作了具体伤作了具体说明。说明。金元时代金元时代--------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李东垣重视脾胃;长于甘温补中;中;--------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朱丹溪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阴降火;火;明代张景岳明代张景岳------对阴阳互根理论作了深刻的对阴阳互根理论作了深刻的阐发;阐发;李中梓李中梓《《医宗必读医宗必读》》--------重视脾肾的重要性重视脾肾的重要性绮石绮石《《理虚元鉴理虚元鉴》》--------虚劳专书。虚劳专书。清代清代《《不居集不居集》》----------对虚劳的资料作了系统对虚劳的资料作了系统整理;整理;对虚劳的研究提对虚劳的研究提供了很供了很好的参考。好的参考。虚劳脾胃肝肾李东垣李东垣朱丹溪朱丹溪阴阳张景岳张景岳三三..证候特征证候特征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脉虚无力病程一般较长病程一般较长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恢复;症状逐渐加重,短期不易恢复;四四..病因病机病因病机1.1.禀赋薄弱,因虚致病;禀赋薄弱,因虚致病;2.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烦劳过度,损伤五脏;3.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4.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大病久病,失于调理;5.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误治失治,损耗精气;以以上上的的各各种种病病因因因虚致病因病成劳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气血阴阳五脏五五..诊断诊断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神疲体倦、心悸气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汗盗汗、或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虚无力;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原因和较长的病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原因和较长的病史;史;除外类似病症。除外类似病症。六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1.与肺痨鉴别;与肺痨鉴别;肺痨----正气不足,被痨虫所侵袭,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病理特点;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养阴清热,补肺杀虫虚劳----多种原因导致,病程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主要病机;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临床表现;以补益为基本治则;2.2.其他病证中的虚证鉴别:其他病证中的虚证鉴别:A.虚劳的各种症候,均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其他病证的虚证以相应病证的主症为突出表现;B.虚劳一般病程较长,病势缠绵;其他病证的虚证久病者居多,有病程短者;七七..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要点:1.1.辨五脏气血阴阳的不同;辨五脏气血阴阳的不同;2.2.辨兼夹病证的有无;辨兼夹病证的有无;3.3.辨是否兼有外邪;辨是否兼有外邪;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以补益为基本原则。以补益为基本原则。需注意:需注意:1.1.重视补益脾肾;重视补益脾肾;2.2.对虚实夹杂的,注意补中有对虚实夹杂的,注意补中有泻,泻,扶正驱邪;扶正驱邪;3.3.药物与饮食调养结合;药物与饮食调养结合;分证论治分证论治::气气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心气虚----益气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