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本说明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统筹兼顾江西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从考试指导思想、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等方面编制而成。一、考试指导思想考试贯彻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中考精神,努力使试题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执行《课程标准》,引导教研、教学方向;有利于推进地理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考试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试题在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探究、实践能力。考试力求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同时,也注意考查与高中地理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全面、公正、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充分发挥考试的甄别、激励、选拔等功能。二、考试范围与要求(一)考试范围: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考试范围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有关知识。(二)具体要求考试内容能力要求一、地球与地图(一)地球与地球仪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理解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识记3.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用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理解5.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理解6.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运用(二)地图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运用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理解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运用5.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理解二、世界地理考试内容能力要求(一)海洋与陆地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识记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识记3.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理解4.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理解(二)气候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运用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识记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运用4.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理解5.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理解6.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运用7.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理解8.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运用9.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运用(三)居民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识记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理解3.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识记4.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识记5.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主要分布地区。识记6.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识记7.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理解8.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理解(四)地域发展差异1.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理解2.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识记3.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理解(五)认识区域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理解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理解3.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