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收缩影响的特点张常娥厚德修身博学致远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张常娥10栋-505实验目的1.1.学习在体蛙心收缩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学习在体蛙心收缩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察,了解心肌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察,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特点。兴奋性的变化特点。2.2.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观察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法,观察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缩的影响。3.比较心肌和骨骼肌收缩和兴奋性的异同点。一、心肌收缩实验1.1.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2.2.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舒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舒张早期。在收缩期给予心肌有效刺激,张早期。在收缩期给予心肌有效刺激,由于心肌处于有效不应期,故不会产生由于心肌处于有效不应期,故不会产生期前收缩。期前收缩。-90-80-60心室肌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变化与机械收缩①②③①②③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给予任何刺激,不产生动作电位给予阈上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给予阈下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收缩+舒张(早)舒张(中、晚)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心肌收缩的实验步骤:破坏脑和脊髓,暴露心脏。破坏脑和脊髓,暴露心脏。蛙心夹夹住心尖,蛙心夹上的丝线系于换能蛙心夹夹住心尖,蛙心夹上的丝线系于换能器,连接器,连接BL—420BL—420实验系统。实验系统。1.1.蛙心正常收缩曲线蛙心正常收缩曲线2.2.舒张的早、中、晚期刺激心室。舒张的早、中、晚期刺激心室。3.3.心室收缩期刺激心室,观察心跳曲线。心室收缩期刺激心室,观察心跳曲线。4.4.在期前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刺激心室。观在期前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刺激心室。观察心跳曲线。察心跳曲线。注意事项:1.1.破坏脑和脊髓要完全,以免肢体的活动干扰破坏脑和脊髓要完全,以免肢体的活动干扰记录。记录。2.2.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3.3.安放在心室上的刺激电极应避免短路。与心安放在心室上的刺激电极应避免短路。与心室充分接触。室充分接触。4.4.心跳曲线上升支应代表心室收缩,下降支代心跳曲线上升支应代表心室收缩,下降支代表心室舒张,如放反则应将换能器倒向。表心室舒张,如放反则应将换能器倒向。1、刺激强度与收缩的关系:找出阈强度、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强度2、刺激频率与收缩的关系:记录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二、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弱刺激→去极化紧张电位※较强刺激→局部电位※达到阈强度的刺激→动作电位→肌肉收缩(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单收缩:单次阈上刺激引起单收缩。※刺激频率增加→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进一步增加→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完全融合,肌肉处于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收缩特点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于标本时,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融合,称为强直收缩。实验原理(一)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阈下刺激:※阈刺激:即活体细胞能产生兴奋或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上刺激: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最大刺激: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低频刺激→单收缩刺激频率增加→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进一步增加→完全强直收缩实验原理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腓肠肌连张力换能器记录收缩曲线坐骨神经置于电极上给予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单刺激→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收缩,找出阈强度↓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刺激强度固定在阈强度,选用连续刺激→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单收缩,完全强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