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朗储备一-占寺郵专题20《蒹葭》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厂教学目标f*严诗歆注释匕豳萩鶴炷旨I佛商【知识储备】一、导入同学们,有人听过《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二、目标1、分析意象特点,感知“伊人”的形象,领会人物情感,感受“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2、再次体味重章叠句的艺术效果。3、领会古人纯朴而丰厚的情感,欣赏简单却不直白的美丽,提升审美品味。三、原文兼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兼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四、注释《兼葭》:选自《诗经•秦风》。蒹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流。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从:跟随、追寻。宛:好像、仿佛。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跻:(路)高而陡。坻:水中的小块高地。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未已:没有完,还没有干。涘:水边。右:向右迂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五、诗意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所爱的人,正在水的对岸。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央。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所爱的人,正在那岸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高地上。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所爱的人,正在那水边。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六、赏析1、全诗可分为三章。第一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一方,难于追寻。第二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湄,难于相见。第三节:以蒹葭起兴,写心爱的人在水之涘,难于寻觅。2、总结开篇以水岸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能相见的惆怅。中间段落用反复咏叹,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主人公失望和愁闷之情。结尾反复咏叹写出追求之路的漫长艰辛,突出主人公感情的持久急切。七、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2)三大表现手法:“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八、问题探究(1)大家边听边想象,看看脑海中会有怎样的画面?参考:金秋时节,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蔼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矗立水畔,他热烈而急切的追寻所爱的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2)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不得的忧伤和惆怅。(3)全诗重章叠句,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有何作用?参考:1)重章叠句更显韵味悠长,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2)一再“溯洄”“溯游”,几度求索,不避险阻,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仪女子的情真意切。3)渲染凄清朦胧的气氛,也强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