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困难与建议张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在国家启动“阳光体育活动”的今天,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势在必行。在此,把农村小学开展体育活动的困难与建议摆出来与大家探讨。困难一:体育活动为应试教育让道在广大农村地区,家长“跳出田埂万丈高”的功利观念比较深,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往往以孩子能考取重点中学,以后考上大学捧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根本不重视。部分教师则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在“主科”领域里挥汗如雨,没有多余的精力,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组织体育活动。而不少领导错误地认为体育就是蹦蹦跳跳,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去认识;或者片面注重竞技体育,认为只抓几个体育生,只要学校能在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赢得好声誉,就是搞好体育工作了。于是学校体育活动就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体育活动时间严重缩水,极大地影响了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如今农村学生近视、肥胖、脊椎弯曲等发病率频频上升,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困难二:体育活动受场地器材制约体育活动场地、器材是推进体育活动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保证。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于城市,教育资金相对紧张,体育设施方面的投入赶不上城市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现象仍旧严重,有些山村小学甚至连带跑道的操场也没有。由于缺乏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许多农村学校难以开展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这些农村孩子渴望游戏、渴望锻炼的愿望也被遏制了。困难三:体育活动受师资力量限制在乡镇小学和农村完小,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远远达不到城市学校的标准,师资力量薄弱。就我镇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来看,一般完小的学生数在二三百名左右,大一点的学校人数在四五百名左右,像这样的学校一般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镇中心小学有八百余名学生,但配备的专职体育教师只有两名,其中一名还不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也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学校里虽然有许多兼职的体育教师,但他们同时还担任语文、数学课的教学,因为课时多,精力有限,更不会去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了。那么,农村小学在种种困难的制约下,该如何开展体育活动呢?一、建立管理保障体系,师生共同参与1.制度保障,促使师生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人员多,组织起来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做好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校级领导参与的体育活动管理体系,以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效能。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由负责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主管,教导处督促,体育教研组组织实施,班主任、少先队配合管理的体育活动体系。另外,要求教师跟学生一起参与,一方面可以锻炼教师们的身体,另一方面给学生做榜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2.时间保证,引导学生快乐游戏。保证学生正常的活动时间和课堂质量。学校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即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并在没有体育课的一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同时坚持每天做好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确保正常的体育活动时间不被挪为他用。安排专段时间进行“大课间活动”。除了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学校给每个级段每天安排一段专门的活动时间——大课间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活泼欢畅地进行锻炼活动。由于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样,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时间每天保证在30分钟以上,可以把大课间活动作为自主性活动课纳入课程,列入课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3.营造氛围,开展全民体育竞赛。竞赛是推动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当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所提高之后,渴望竞赛的欲望将会更加强烈,这就需要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通过全校性的体育竞赛,如召开校运会,进行跳绳、踢毽子、拔河等容易组织,又适合学生课外自己锻炼的传统体育比赛,既可以激励学生课外自己进行练习,又能使学生通过比赛表现自己的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每学期定期举办2~3次体育竞赛,让学生自己选择竞赛的方式和内容,使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