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讲座提纲讲座提纲1,机械通气原理?2,机械通气的目的、适应征是什么?3,机械通气有什么禁忌证?4,如何设置呼吸机的各种参数?5,各种通气模式有何特点?6,机械通气有哪些并发症?7,如何设置呼吸机的警报数值?8,机械通气时怎样监护患者?9,撤离呼吸机的指征是什么?10,如何撤离呼吸机?11,无创通气的适应证是什么?如何调节无创通气机?正常人外呼吸过程正常人外呼吸过程通气过程:气体进、出肺泡换气过程:肺泡毛细血管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平静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张,胸腔内容积增大,胸膜腔压力从-0.49kPa降至-0.98kPa,肺泡内压力从0降到-0.2kPa,上呼吸道与肺泡间的压力差使气体进入肺内,平静呼气为被动过程,膈肌和肋间肌松弛,胸廓和肺靠弹性回缩力自然回缩肺泡内压力增高并超出上呼吸道压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呼气末时肺泡内压力为0,即等于大气压气流停止。人工呼吸机概述人工呼吸机概述人工呼吸机是一系列肺通气装置(LungVentilator)的总称。他不能代行完整的呼吸功能,只能完成气体进出肺泡的通气过程,对气体交换过程的弥散、肺循环等影响少或无影响,不同于人工心肺机、人工肾等人工脏器。故又称通气机。人工呼吸机有下述三类:●负压呼吸机采用类似于生理情况产生胸内负压将气体吸入肺泡内;●正压呼吸机用正压直接将气体送入肺泡内;●高频呼吸机:采用远高于正常机械通气频率和不同的机制完成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高频正压通气HFPPV高频喷射通气HFJV;高频振荡通气HFO正压呼吸机正压呼吸机●通过人工气道,在吸气时通过提高气道口处的通过人工气道,在吸气时通过提高气道口处的压力,使其超过肺泡压,将气体压入肺内,呼气时除去压力,使其超过肺泡压,将气体压入肺内,呼气时除去压力,靠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使气体呼出。压力,靠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使气体呼出。●正压呼吸机是目前呼吸机的主流。●正压呼吸机是目前呼吸机的主流。正压呼吸机正压呼吸机●Giertz(Cauerbruch的助手)于1916证明正压通气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压差式呼吸机更优越。●第一台商用正压呼吸机于1940年问世。●目前国际上应用的机械呼吸机多达数百种。●新型呼吸机正向多功能,电脑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新的机械通气模式不断出现。●呼吸机除行机械通气外,还具生理指标监测功能。机械通气目的:生理目的机械通气目的:生理目的1.1.支持或维护肺部的气体交换:支持或维护肺部的气体交换:①维持正常肺泡通气,使PaCO2和pH保持在正常范围。*例外:如降低颅内压可进行过度通气疗法。*急性或慢性呼衰时,可允许PaCO2升高(允许性高碳酸血症)。②维持正常动脉血氧合,使PaO2、SaO2和PaCO2保持在能接受的范围,SaO2>90%,PaO2>60mmHg。机械通气目的:机械通气目的:生理目的生理目的2.2.增加肺容量:增加肺容量:①在吸气末使肺部扩张:每次呼吸后使肺部得到充分的扩张,以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并改善氧合和肺部顺应性。②增加功能残气量(FRC):ARDS时使用PEEP维持和达到FRC的增加。3.3.减少呼吸功:减少呼吸功:气道阻力增加或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增加时,机械通气可减轻呼吸功和呼吸肌群的负荷。机械通气的临床目的机械通气的临床目的1.纠正低氧血症。2.治疗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纠正危及生命的急性酸血症,*但不必要恢复PaCO2至正常范围。3.缓解呼吸窘迫,当原发疾病缓解和改善时,逆转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4.纠正呼吸肌群的疲劳。机械通气的临床目的机械通气的临床目的5.手术麻醉过程中,ICU的某些操作和疾病的过程中,为安全使用镇静剂和/或神经肌肉阻断剂。6.降低全身或心肌的氧耗量:*如心源性休克时,当呼吸肌群或其它肌群的活动,损害了全身氧释放并使心脏的负荷增加,应用机械通气可降低全身和心肌的氧耗量。7.降低颅内压,在特定的情况下,如急性闭合性颅外伤,可使用机械通气进行过度通气来降低已升高的颅内压。机械通气的适应证机械通气的适应证(一)预防性通气治疗(一)预防性通气治疗预防性通气治疗能减少呼吸功和氧耗量,从而减轻心肺功能负荷。指征:1.1.发生呼吸衰竭高度危险性的患者发生呼吸衰竭高度危险性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