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北塘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组焦英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童话、故事、游戏,是想像力最敏感的时期。爱因斯坦指出:“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步的源泉。”二、理论依据及意义根据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我们感到当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对写话教学不够重视。虽然“写话”、“习作”已编入教材,但教师仍只重视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忽视“写话”,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常见的是从课本中找词语让学生模仿造句,或者是填填空而已,忽视积累,更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从学生方面来说,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许多留守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对大千世界的接触面太窄,加之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写话时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严重存在。他们对写话兴趣不高,普遍认为写话是“苦差使”,惧怕写话,厌倦写话,谈写色变,不知从何入手,产生依赖家长或他人心理。低年级写话缺乏有效指导,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重视和改革低年级写话教学,提高写话质量,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是课程标准赋予广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写话,使之“望文生趣”,乐此不疲,从而打下牢固的写话基础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确立了“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与实践”这一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旨在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关要求,提高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素养及写话教学能力。在写话课堂教学实验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该课题对冲击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创设多种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认识事物,创造性地发现、想像与表达事物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究和尝试。三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北塘实验小学一年级八班全体同学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2、案例分析研究法3、实践反思法4、经验总结法四、课题研究过程与步骤(一)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在课题论证立项阶段,我们重点依据的研究理论是:1、《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段的“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三条具体要求。即:(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普遍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在写话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积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刺激下,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通过参与、体验、感知,通过想象、联想,能实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组与构建,获得说话、写话能力。(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1、写话是低年级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2、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词语应用于写话实践。鼓励学生倾吐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要成为写话资源的开发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热爱生活。3、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丰富生活和语言积累。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仔细地品味,发现文中的亮点,将优美的段落、词句存入“好词佳句宝库”中,记在心中,形成积累。4、在写话方法上作“开放式”指导,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多鼓励,少束缚。(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1、坚持在写话训练中提高写话水平。低年级正是小学生训练、发展写话能力的关键期。必须在少儿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与词汇(其中包括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抓住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