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赴永威学校学习心得作者:刘晓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一节观摩性质的优质课,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赞许,有的人不认可,正所谓,一千个听课人,就有一千种评课法。在此,我想说,不管你怎样评价一节优质课,怎样看待这位做课教师,教师背后付出的汗水,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更要看到。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觉得,把这句话送给这次学习过程中,讲授优质课的教师,最合适不过。在此,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学习心得,更希望大家能批评指正不当之处。一、年轻教师要苦练内功:什么是内功,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我认为,最主要的两项就是专业知识和教师基本功。这虽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在我去永威学校学习的这两天,这一点我感受最深。还是从一节语文课说起吧。周六下午,我在永威学校听了两节语文优质课,两位教师讲课的题目都是《紫藤萝瀑布》,所谓的同课异构。我特别喜欢其中的陆老师,她的语文课,像是一首优雅的歌曲,更像是一幅素净的田园画,给人一种难以描摹的美感,所以,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听得非常非常地仔细。陆老师的课堂用语不能说是句句经典,至少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的有文学范儿;陆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感觉她不是在讲课,而是在进行一次很有感情的讲演活动;还有陆老师的板书,字迹工整而又漂亮,设计既简洁又提纲挈领。听课结束后,我突然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我离陆老师的境界差得太远了。陆老师有着扎实的语文专业知识功底,又具备良好的教师基本功,教学艺术又运用的如此娴熟,怎么能不成为名师,怎么能不获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作为一名上岗不久的教师,在我以后的从教路上,第一,我要多读与历史专业有关的书籍,夯实专业基础,成为一名有学问的老师,第二,我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课,比如我们学部谢主任的课堂,我要多去听多去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将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总之,我要努力做一个专业知识过硬,教学艺术很棒的教师。二、运用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是备好课:去永威学校的第二天,我听了两节历史课,一节英语课,感受颇深,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备课是多么的重要。在此我想重点谈谈永威学校董芳芳老师的一节八年级历史课。听课前,我们听课教师手里都有一份董老师的教案,我认真把董老师的教案读了一遍,我发现与我们平时的教案很不一样。她的教案有三个特点:1.董老师的教案很有预见性,她的教案中有几处这样的语句“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我会……,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我会……”。2.董老师的教案中,每两个学习板块之间,都有一句精妙的话语作为过渡语,承上启下,教案末尾还有一句结束语,是对本节课的高度概括。3.董老师的教案写的是详案,比如先学环节用几分钟,学什么,怎么学,后教环节教几分钟,具体教那几个要点,她都写得非常仔细。看了她的教案后,我还在纳闷,这么详细的教案,董老师上课能一步步按照这个教案进行吗?听完课后,我震撼了,课堂完全就是按照教案上的步骤进行的。非常棒的一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观摩课,在董老师的运用下,如此轻松自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难看出,董老师在课下付出了多少,她是多么认真地在备课。看看自己平时的教案,和董老师一比,自己的教案真是需要大加修改。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见贤思齐”,而我自己又是个肯上进的人,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课备得精细了,课堂上才能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运用的得心应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优秀教师,优秀课堂都不是一天能成就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每天都努力去付出。我们想用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习永威学校的优秀经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业务水平,备好课,上好课,我想,我们育才也可以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